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1973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导学案反馈,榜样就在身边!,优秀:1、3、4、5、7组 杨美杰、陈素素、冯宁、 刁月淇、孟欣、张晓雯、李进、潘忠诚、牛彩玲、黄燕、 王晓双、张晓颖、丁玉萍、 张文珊、田雨、肖寒冰、秦晓晗,问题反馈: 1、注意汉字与文字的区别。自主探究T1 2、问题分析不够全面。活动一 3、对比分析、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活动二(1),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道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材料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

2、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族人民的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学习目标,复习巩固,1、传统文化的特点? 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结合视频,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合作探究要求,1、认真阅读材料并找出关键词。(1分钟) 2、独立思考,认真作答。 (2分钟) 3、合作探究时,小组长负责分工,组内形成答案。 (3分钟) 4、小组派代表准备展示、点评。,合作探究一:中华文化的特征 某校高二(23)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其中甲同学认为:上海世博

3、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包容性,(1)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4、、一脉相承。 (2)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新安、皖江、淮河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这一特征。,参考答案,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天命神权 “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独尊儒术,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 雏形,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

5、时代,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误区警示(一),1、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区分汉字与文字的作用),(包容性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中华世纪坛序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唯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A,牛刀小试,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树

6、一帜, 独领风骚 (独特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地域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1.文学艺术,作用 风格 地位,2.科学技术,地位 特点 意义,1.成因 2.不同区域文化关系,1.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包容性 4.中华文化的力量,误区警示二,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做出了 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 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2、区域性的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7、。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饮食有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地域性 C.民族性 B.差异性 D.结构性,牛刀小试,A,3、民族性,地位: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材料一 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材料二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如藏文、彝文、维吾尔族文字、朝鲜族文字等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1)材

8、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活动二: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它们都是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兄弟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的问题是:各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都为中华

9、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参考答案,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 包容性。,三、包容性,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 积极成分。,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有人认为,包容性就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

10、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思想指引) (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传统文化) (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华文化),课堂小结,我们的中华文化,特征,源远流长,包容性,博大精深,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内涵,意义,基本特征,重要,原因,中华文化再创辉煌,:衰微原因、再创辉煌措施,中华文化的力量,当堂检测,目标及要求(3分钟) 认真审题,安静作答,力争全对!,DDBAD,学了我们的中华文化这课内容 ,你有什么感想或启发,?,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