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案(新人教版九下)43.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507203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树》教案(新人教版九下)4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那树》教案(新人教版九下)4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那树》教案(新人教版九下)4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那树》教案(新人教版九下)4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树》教案(新人教版九下)4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那树教案(新人教版九下)4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探究课文的主旨。2、过程与方法:通过揣摩词句,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发展。教学重难点:1、感受“那树”的形象,把握“那树”命运。 2、品味语言,体味关键语句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痛苦、悲哀、激愤的情感。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1、先请大家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演示文稿1)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图片上树的形象。(例:枝繁叶茂、高大、生命力旺盛等)这节

2、课我们共同关注台湾作家王鼎钧笔下一棵树的命运,看看那树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王鼎钧,台湾散文家。二、初读感知1、速读课文,找出描写 “那树”的语句,思考: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例:古老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它就立在那里。坚固稳定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枝繁叶茂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三、研读赏析1、“那树”做了哪些贡献?抗击台风的榜样;祈求平安的心灵安慰;给人们带来阴凉和清静;给鸟类提供栖息场所;给情侣带来温馨的感觉;荫蔽大地,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为人们遮风挡雨;通知蚂蚁,让其迁徙。“那树”做了那么多的贡献

3、,由此可见,“那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善良仁慈、无私奉献等)2、人类对那树的情感态度又是如何的?原先:崇拜、感激“那树”对人类贡献巨大。后来:嫌它碍事司机和乘客的话、“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最后:判他偿命、无情屠戮。2、人们是如何屠戮那树的?揣摩语句,体会作者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例: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改成这样,好不好,为什么?电锯割断了树的根部,撒了一地的碎末,那树就轰然倒地。(原句写出人类的残忍无情、树的无力悲壮。)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

4、有的动脉静脉。几千条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这些词句中包含了作者对那树的同情和对人类伐树行为的愤慨。)3、对于那树,人们不仅仅是屠戮,甚至还趁着夜黑无月之时挖走树根,企图毁尸灭迹,最后连“那树”地底下的根也被活活闷死,毫无生机了。四、体验反思1、如果没有那场交通事故,你认为“那树”的命运会改变吗?(引导学生认识树被屠戮的必然性:“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2、原本在人类看来很有用处的“那树”,为什么后来被人们嫌弃,最后人类甚至还

5、以铲除它为快呢?(因为“那树”阻碍了现代文明的发展,而人类是如此的冷酷无情:当它有用时,人们崇拜它、感激它;当人们觉得它碍事时,人们就毫不留情地除去它。)3、长沙市韶山南路改造,一棵树龄达多年的朝古樟树正好位于新路规划路幅上。对这棵被称为长沙第三大古樟树的古树,究竟是就地保护还是移栽?如果就地保护,花费约780万元,如果移栽,老树生死难料。4、长沙市委、市政府最后选择的是就地保护古树,为此他们付出的代价是780多万 。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师:印度一位教授曾经估算过一棵50年的大树,如果将其供应氧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和维护生物多样化等的作用加起来可共值19万美元。那400年的古树则远远超过这

6、个价值。不仅如此,古树在研究自然史、研究树木生理、考虑树种规划、美学欣赏等方面更是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可以说,古树有幸生在长沙,长沙有幸拥有古树。)5、而我们的那树却是不幸的,因为阻碍了现代文明发展,它被无情地屠杀了。与现代文明发展相矛盾的,被屠杀的何止是“那树” 呀!还有“那桥”、“那遗址” 建于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的叶树阳桥,是迄今历史最长的廊桥之一,已存世511年 ,却在1965年因修建公路被拆除。公路易建,古桥难觅啊安徽巢湖发现一处上万平方米大型商周遗址(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因为该市公路局办公楼的建设施工,该遗址在之前被修路破坏之后,再次遭到严重损伤。悠久的历史就这样被钢筋水泥覆盖了6、作者想借“那树”告诉我们什么?人类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7、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咸通塔始建于唐朝(公元581年),座落在繁华的中山西路上,距今已有1400多年 。在江南海滨地区实属罕见。8、类似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六、师小结人类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大家一些启迪。七、课后作业阅读巨木之死,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八、板书 和谐共处那树 人类善良豁达 判树死刑 无私奉献 无情屠戮 传统文化 矛盾 现代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