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梯形

上传人:爱****馆 文档编号:8649845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梯形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梯形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梯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梯形(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梯 形1、(2013宁波)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BC=4,连结BD,BAD的平分线交BD于点E,且AECD,则AD的长为()考点:梯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延长AE交BC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AF=DAF,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DAF=AFB,然后求出BAF=AFB,再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出AB=BF,然后求出FC,根据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解答解答:解:延长AE交BC于F,AE是BAD的平分线,BAF=DAF,AECD,DAF=AFB,BAF=AFB,AB=BF,AB=,BC=4,C

2、F=4=,ADBC,AECD,四边形AFCD是平行四边形,AD=CF=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梯形的问题,关键在于准确作出辅助线2、(2013十堰)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3,AD=5,C=60,则下底BC的长为()A8B9C10D11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构造直角三角形,进而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出B=60,BF=EC,AD=EF=5,求出BF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AFBC于点F,过点D作DEBC于点E,梯形ABCD中,ADBC,AB=DC=3,AD=5,C=60,B=60,BF=EC,AD

3、=EF=5,cos60=,解得:BF=1.5,故EC=1.5,BC=1.5+1.5+5=8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BF=EC的长是解题关键3、(2013荆门)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BP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分三段考虑,当直线l经过BA段时,直线l经过AD段时,直线l经过DC段时,分别观察出面积变化的情况,然后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当直线l经过BA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

4、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保持不变;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小;结合选项可得,A选项的图象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类似此类问题,有时候并不需要真正解出函数解析式,只要我们能判断面积增大的快慢就能选出答案4、(2013年广州市)如图5,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CA是的平分线,且则=( ) A B C D 分析:先判断DA=DC,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F,交BC于点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F是AC中点,继而可得EF是CAB的中位线,继而得出EF、DF的长度,在RtADF中求出AF,然后

5、得出AC,tanB的值即可计算解:CA是BCD的平分线,DCA=ACB,又ADBC,ACB=CAD,DAC=DCA,DA=DC,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F,交BC于点E,ABAC,DEA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点F是AC中点,AF=CF,EF是CAB的中位线,EF=AB=2,=1,EF=DF=2,在RtADF中,AF=4,则AC=2AF=8,tanB=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的知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判断点F是AC中点,难度较大5、(2013年南京)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C与BD相交xyABCDP

6、O于点P。已知A(2, 3),B(1, 1),D(4, 3),则点P的坐标为( , )。答案:3; 解析:如图,由对称性可知P的横坐标为3,即,所以,PE,1故P的坐标为(3,)。6、(2013烟台)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60,若其四边满足长度的众数为5,平均数为,上、下底之比为1:2,则BD=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算术平均数;众数分析:设梯形的四边长为5,5,x,2x,根据平均数求出四边长,求出BDC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设梯形的四边长为5,5,x,2x,则=,x=5,则AB=CD=5,AD=5,BC=10,AB=AD,ABD=ADB,ADBC,ADB

7、=DBC,ABD=DBC,ABC=60,DBC=30,等腰梯形ABCD,AB=DC,C=ABC=60,BDC=90,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性质,平行线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求出BC、DC长和得出三角形DCB是等腰三角形7、(2013六盘水)如图,梯形ABCD中,ADBC,AD=4,AB=5,BC=10,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连接DE,则四边形ABED的周长等于19考点:梯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DE=CE,然后求出四边形ABED的周长

8、=AD+AB+BC,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C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E,DE=CE,四边形ABED的周长=AD+AB+BE+DE=AD+AB+BC,AD=4,AB=5,BC=10,四边形ABED的周长=4+5+10=19故答案为:19点评:本题考查了梯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2013曲靖)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BC=4,则CD=3考点:直角梯形分析:过点D作DEBC于E,则易证四边形ABED是矩形,所以AD=BE=1,进而求出CE的值,再解直角三角形DEC即可求出

9、CD的长解答:解:过点D作DEBC于EADBC,B=90,四边形ABED是矩形,AD=BE=1,BC=4,CE=BCBE=3,C=45,cosC=,CD=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考查了直角梯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2013四川南充,19,8分)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BC7,B60,P为BC边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过点P作APEB,PE交CD 于E.(1)求证:APBPEC;(2)若CE3,求BP的长.A B D CB PB E 解析:(1)证明:梯形ABCD中,ADBC,ABDC.BC6

10、0. 1APCBBAP,即APEEPCBBAP.APEB,BAPEPC. 2APBPEC. 3(2)过点A作AFCD交BC于F.则四边形ADCF为平行四边形,ABC为等边三角形. 4CFAD3,ABBF734.APBPEC, 5,设BPx,则PC7x,又EC3, AB4, 6整理,得x27x120.解得 x13, x24. 7经检验, x13, x24是所列方程的根,BP的长为3或4. 8 A B D CB PB E F 10、(2013钦州)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E,DEC=C,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考点:等腰梯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由ABDE,DEC=C,易证得B

11、=C,又由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即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ABDE,DEC=B,DEC=C,B=C,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判定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定理的应用,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13年北京5分19)如图,在ABCD中,F是AD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BC,连结DE,CF。(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4,AD=6,B=60,求DE的长。解析:考点:梯形中的计算(平行四边形判定、梯形常用辅助线作法、特殊三角形的性质)12、(2013年深圳市)如图4,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AD/

12、BC,AB=DC,AC与BD交于点O,廷长BC到E,使得CE=AD,连接DE。(1)求证:BD=DE。(2)若ACBD,AD=3,=16,求AB的长。解析: 13、(2013益阳)如图1,在ABC中,A=36,AB=AC,ABC的平分线BE交AC于E(1)求证:AE=BC;(2)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B于F,将AEF绕点A逆时针旋转角(0144)得到AEF,连结CE,BF,求证:CE=BF;(3)在(2)的旋转过程中是否存在CEAB?若存在,求出相应的旋转角;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判定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对应角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答案;(2)由旋转的性质可知:EAC=FAB,AE=AF,根据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得出即可;(3)分别根据当点E的像E与点M重合时,则四边形ABCM为等腰梯形,当点E的像E与点N重合时,求出即可解答:(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