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98353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181 大小:6.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赤 壁 赋,早读新课标完美启航 开卷有益 他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他是 “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他是穿 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这就 是苏轼,一个穿越历史蹒跚走来的孤 独者。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 他无意韬光养晦,游戏笔墨,而选择 了独上高楼,他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所以他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冷水。苏东坡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了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苏轼,走近东坡赤壁,感悟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识记语基 一、读准字音 1.壬戌( )( ) 2.酾酒( ) 3.桂棹( ) 4.横槊( ) 5.余音袅袅( ) 6.渔樵( ) 7.幽壑

2、( ) 8.扁舟( ) 9.嫠妇( ) 10.匏樽( ) 11.愀然( ) 12.蜉蝣( ) 13.山川相缪( ) 14.无尽藏( ),15.狼籍( ) 16.旌旗( ) 17.舳舻千里( ) 18.枕藉( ) 19.属客( ) 20. 斗牛( ) 21.窈窕之章( )( ) 22.扣舷而歌( ) 23.溯流光( ) 24.倚歌而和之( ) 25.江渚( ) 26. 冯虚御风( ) 27.曾不能( ),四、通假字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通_,_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通_,_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通_,_,五、相关成语 1.如泣如诉:好像在

3、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2.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联系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绝,断;缕,细线。 3.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或拘谨的样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4.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粒,比喻非常渺小。粟:谷子,即小米。 5.杯盘狼籍: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六、名句默写 1.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而不知其所止;_,羽化而登仙。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4._,_。_,羡长江之无穷。_,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

4、遗响于悲风。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而又何羡乎?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用之不竭,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你做对了吗? 一、1.rn x 2.sh 3.zho 4.shu 5.nio 6.qio 7.h 8.pin 9.l 10.po 11.qio 12.f 13.lio 14.zng 15.j 16.jng 17.zh l 18.ji 19.zh 20.du 21.yo tio 22.xin 23.s 24.h 25.zh 26.png 27.zng 二、1.戊 戌 戍 2.愀 揪 锹 3.御 卸 4.舷 弦 眩 炫 5.樵 憔,三、1.名词

5、,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动词,眺望 动词,盼望 2.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动词,吟诵 3.动词,起 动词,起来,起床 动词,发生,引起 4.副词,永远 动词,增长 5.本来 险固的地方 使动,使稳固 顽固,固执己见 本来 到底 6.流逝 通“誓”,发誓 去,消失 跑 7.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代词 代词,清风明月等 8.乎:疑问词,相当于“吗” 介词,相当于“于”,在 形容词词尾 9.介词,从 介词,在 介词,表被动 介词,在 四、1.“嘱” 劝人饮酒 2.“凭” 乘 3.“缭” 连结,盘绕 六、见课文,整合常识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6、),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_,一字和仲,号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称作“_”,皆属“_”之列。,这是一篇散体文赋。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汉代是铺张扬厉、繁缛富赡的,被称为大赋。到了六朝讲求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做律赋。宋代则突破了声律的种种限制,使之自由挥洒,富有灵活性,叫做文赋。这篇作品便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它融诗、赋、文为一体,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各因其情理所宜而运用自如。,二、典句品悟 1.月出于东山

7、之上,_。,【解析】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两个星宿之间徘徊。,2.余音袅袅,_。,【解析】 (洞箫的)余音婉转悠长,如细丝一般绵延不绝。,3._,_,而又何羡乎!,【解析】 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的话,那么世间万物和我们都是永远存在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三、背景寻踪 赤壁赋是苏轼于“_”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_,称后一篇为_。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

8、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你记住了吗? 一、北宋 子瞻 东坡居士 三苏 唐宋八大家 二、1.徘徊于斗牛之间 2.不绝如缕 3.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三、乌台诗案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微写作 苏轼被贬黄州,却凭借赤壁赋实现了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拓展了生命的宽度,请围绕“拓展生命的宽度”这一观点写一段议论文字,300字左右。 答:_ _。,【参考示例】 拓展生命的宽度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但可贵的是,苏轼借赤壁赋实现了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被贬黄州,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低谷,却是他精神历程中的一次升华。他在黄州城东开垦荒地,取名

9、“东坡”,亲自下田劳作;他建造房舍,名曰“雪堂”,作为书斋;他游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东坡、雪堂、赤壁成为苏轼在黄州的三个精神象征:,“东坡”代表苏轼自耕自足的务实精神,“雪堂”代表苏轼勤奋著述的思想精神,而“赤壁”则代表他超逸洒脱的文学风采。一位著名作家说,一个人生命的长久或短暂,并不是单凭生存的年月来计算的,而是凭我们对生活认真的程度和我们究竟体味了多少生活的意义而定的。我们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努力去拓展它的宽度。唯有如此,才能使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素材链 名言警句 1.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古罗马)西塞罗 2.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

10、,而不做它的奴隶。 (美)惠特曼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俄)普希金,4.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美)库尔茨 5.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法)罗曼罗兰,素材典例 左 公 柳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军事斗争中建立的卓越功绩,一直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敬重。19世纪下半叶,当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 当时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不顾个人安危面对外寇入侵挺身而出,同投降派抗争,终于赢得了朝野广泛支持,继而又接受重任,挂帅

11、西征,亲赴一线,指挥清军一举剿灭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并坚持斗争抗拒了沙俄的侵略,使大,片沦陷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同时他看到各族人民由于连年战乱,流离失所,大面积的田园被荒废,大片的果园、树木被砍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四野满目疮痍,让人不堪忍受,便动员湖湘子弟沿甘新古道,在凡有水源的路边荒野广种榆柳,造福后人,改善边疆的面貌,以表达湖湘子弟对祖国山河的一片热爱之情。据说当时湖湘子弟在栽种树木时,,每棵树上都挂有栽种人姓名的牌子,负责保栽保活。在道路两旁新栽的树上还每隔一段距离就挂一盏灯笼,免遭晚上车辆撞坏。不几年功夫,由于措施得力,左公柳绝大

12、部分都长大成林,人们看到的是树成行,柳成荫,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哈密从东新庄到蔡湖庙、泉水地到回城大桥这十多公里的大道上,都是大树排行、浓荫夹道。有人走在其中有不见天日之感。,据左公自己记载,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就达26.4万株。自古河西种树最为困难,可是在左公倡导督促下,泾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左宗棠的老部下和同乡杨昌浚,途径甘新大道时看到一路湘军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植拂云霄,触景生情,深有感触而写下的诗句,称赞了左公在西征期间动员湘江子弟在沿途广种榆

13、柳,绿化边陲,开花结果的壮举。,纵死犹闻侠骨香 霍去病十七岁从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由于才智卓越,他很快被汉武帝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作为一名年轻的将军,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首位,他在拒绝汉武帝为之修建的豪华府第时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曾亲临敌境,勘察地形;他曾运筹帷幄,彻夜不眠;他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后来因饮用了带有病菌的水而病倒,猝然早逝,终年二十四岁。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年军旅生涯中,他让汉武帝记住了他,让历史记住了他。,书声朗朗 资料收藏 一、乌台诗案 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元丰二年(1079)

14、六月,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上疏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御史台审理。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二、赋 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体制,成为一种文体。它兼具诗和散文的性质,讲究文采,注重韵律。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怀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律赋”。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的采用散文化的句式。(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能够自由发挥,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