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地理学文学景观的研究初探.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437762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地理学文学景观的研究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景观地理学文学景观的研究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景观地理学文学景观的研究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景观地理学文学景观的研究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景观地理学文学景观的研究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地理学文学景观的研究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地理学文学景观的研究初探.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观地理学文学景观的研究初探1. 景观地理学1.1 对景观的定义不同的学科对“景观”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地理学中对“景观”主要有如下的三种解释:1) 景观被概括为自然地域综合体,具有三个不同的内涵:(1) 作为地理个体,是自然地理学的区域单位;(2) 不具有确定的分区意义,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等级的地域单位;(3) 属于类型概念,是自然地理类型研究和制图的对象。景观在上述三种定义中都是作为一种客体,是根据某种可感可见的知觉对象,作为不同区划的区域或地域单元或类型划分,强调的是景观的物质性或客体性。2) 被视为一种主观构成的景观,也被理解为特定文化群体透过人文现象或活动赋予自然环境一种象征或符号

2、系统的再现。更进一步说,即是把景观视为一种社会的产物和意识形态的观念,此时景观更多的是一种承担人文意义的文化载体,就景观的主观构成向度来看,景观是从观景者的立场出发,是主体所感觉到的物质环境的印象或体验,更强调一种主观意识性。3) 景观是人-地互动或交互作用之下的产物,是主体与客体的复合体,景观既有主体的构成,又是客体的实在本身。景观不仅是表现为人通过主观观察的构成意象及主观构成意象所表现出的符号和方式,也是一种客观的环境要素组合与综合,其呈现出特殊的地域或区域特征与特色。1.2 景观地理学的发展1.2.1 景观地理学在德国的兴起景观地理学于本世纪初在德国的兴起,标志着用发生学的观点和综合分析

3、的方法划分地表类型并研究其发展演变的近代地理学的诞生。景观一词源于德语Landschaft,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施吕特尔(O.Schluter1872-1952)是德国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从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综合外貌角度来理解景观,倡导景观研究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帕萨格(S.Passarge)创造了景观地理学一词,于1913年建立了一套地理学性质的景观学体系,强调对分类要素的描述和解释。他在小区域的详细考察方面及在全球范围内对景观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代表作有:景观学基础和比较景观学,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空间景观等概念,力求

4、完善景观形态与分类的解释。由于中欧地区有限的生态地理空间和较长的开发历史,使得景观外貌呈现出高度的人文化,同时由于德国地理学研究有着很深的地质地貌学渊源,因而德国的景观地理学以重视人文景观及具有强烈的地理、地貌学色彩为其特色,制图分析是其主要研究方法。1939年特罗尔(G.Troll)在利用航空像片判读进行东非土地利用研究时,提出了“将地理学的区域空间分析与生态学的结构功能研究相结合”的景观生态学新方向,这一思想对欧美各国的景观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1.2.2 美国对景观地理学的发展美国的景观地理学深受德国的影响,索尔(C.O.Sauer)也是从地貌入手转入文化地理研究,他于20年代中期发表

5、的著作景观形态学,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元,认为景观是由自然与文化要素两部分叠加而成。以他为代表的伯克利(Berkeley)学派研究了大量景观变迁的实例,揭示了人在改变地球面貌中的作用,促进了景观学派的发展。 1.2.3 前苏联对景观地理学的发展按照前苏联学者A.F.伊萨钦科的观点(1959),景观学说与自然地理分异理论和综合自然区划一起构成了俄国与苏联景观地理学的三大理论成就。与德国和美国的地理学家不一样,原苏联的地理学家多偏重于自然景观的研究,认为自然景观即自然综合体是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景观的类型方向和区域方向并存。这当然是与原苏联的国土辽阔、开发程度较低有关。贝尔格(L.S.Be

6、rg)发表的“苏联景观地带”提出了关于自然区以下尺度土地单元的等级与类型划分的景观学说,主要依据植物群落和地形单元的组合。1942年苏卡切夫(V.N.Sukachev)提出了与生态系统相近似的生物地理群落概念,并将其作为景观的最小单元,重点研究群落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60年代,苏联开始了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定位实验研究,着重于水热平衡、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监测和实验,波雷诺夫(B.B.Poleinov)建立了景观地球化学的研究方向,卡列斯尼克(S.V.Kalesnik)提出景观学定义和景观分类、类型和结构等概念。A.A.克劳克利斯的实验景观学和B.索恰瓦的“地理学系统学说导论”作为其

7、理论总结,反映了苏联地理景观研究的实验思想、系统思想和生态学方向的新趋势。 德国和苏联在景观地理学方面的理论成就,特别是关于自然区划和土地单元的等级、类型划分的理论与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激发了欧美各国广泛的应用研究,包括景观及其以下尺度的土地资源分类、评价和区划规划、景观制图、景观设计和综合管理。其中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的工作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特别是引进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广泛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为景观学的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概言之,1950年以前的景观学主要是地理学性质,植被、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只是作为自然综合体中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8、其后的景观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应用与发展,生态系统概念的影响日渐深入,生物(包括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成为景观结构的中心,研究从分析走向预测。80年代以来,景观学再次成为地理科学中的瞩目问题,在景观的形态与发生、景观的稳定与演化、景观的分析与综合、景观与环境、景观的价值与应用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并产生了若干新的分支,如景观生态学、景观地球化学、人文景观学等。 2. 文学景观2.1 文学景观的定义根据对景观的定义,景观可以被视为承担着人文意义的社会的产物和意识形态的观念,可以被理解为特定文化群体透过人文现象或活动赋予自然环境一种象征或符号系统的再现,是一种的文化的载体,文学景观则是能够体现景观这一

9、特性的最好实例。据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曾大兴介绍:“文学景观,是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它属于景观的一种,但是又比普通的景观多一层文学的色彩,多一份文学的内涵。”例如大家熟悉的阳关、玉门关、鹳雀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杭州西湖、黄州赤壁、小鸟天堂等景观,其最初的名气并不大,都是因为文学的作用才名满天下,因此都可以称为文学景观。一个景观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化景观,除了它的自然属性,还有人文属性;一个文化景观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景观,在于除了它的人文属性,还有文学属性。文学景观不仅具有丰厚的经济价值,而且饱含丰厚的思想内涵,人们游览文学景观所得到的人生感悟,比读那些枯燥的历史著作来

10、得更真实、更丰富、更深刻。文学景观就其源头来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虚拟性文学景观,一种是实体性文学景观。虚拟性文学景观,就是文学家在文学作品中虚构的景观。大到一山一水,一亭一阁,小到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如孙悟空住过的花果山、水帘洞是文学景观,林黛玉窗前的凤尾竹也是文学景观;诸葛亮祭东风的七星坛是文学景观,杨志拍卖的那把祖传宝刀同样是文学景观。虚拟性文学景观有植物类,动物类,地理类,天文类,也有人文类。大凡能够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视性和形象性,又能让读者觉得具有某种观赏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景或物,都可以称为虚拟性文学景观。实体性文学景观,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

11、,与文学家的生活、学习、工作、写作、文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景观,例如洛阳琵琶峰下的白居易墓,淮安古城的吴承恩故居,李白吟咏过的庐山瀑布,闻一多用过的烟斗,等等。2.2 文学景观的价值2.2.1 文学景观的文化价值作为文学景观,其文化价值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自古至今,我国对文学作品的推崇都未曾有一丝一毫的减少,流传下来的古籍、篇章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中以描写山水景色而抒发作者内心情怀的作品数不胜数,也正是这种“以景抒情”的写作方式赋予了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更上一层楼”的深刻含义。杜甫的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

12、的壮志,表现了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让泰山这一“五岳之首”的“山中之最高”的形象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唐朝王勃在其作品滕王阁序中描绘出了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以及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更是借此慨叹自己的不济的时运、多舛的命途,一并抒发了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作为写景的名句流传至今。除了望岳、滕王阁序以外,以景抒情的作品还有很多,它们的作者各不相同,所用的描写手法、抒情方式、所蕴情怀也千变万化,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也成就了所描绘的景观。许多景观之所以成为景观,或者由一个普通的景观成为著名的景观,就是因为具备了文学的

13、要素,就是因为具备了文学的价值。2.2.2 文学景观的经济价值众所周知,文学从其起源和本质来看并不具有直接的经济动机,它只是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承载体,只是人类宣泄情感、传达智慧以求得心理平衡和想象性满足的语言符号体系。但是这种符号体系一旦成文、发表就会被转化为具有经济因子的商品。作为文学价值的承载体,文学景观恰好就成为了具有经济、文学双重意义的商品。文学景观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旅游方面,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生活,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亲身感受,达到陶冶情操、愉悦精神的目的。由于旅游审美活动要受到人的审美意识的影响,而文学景观的产生正是旅游活动中人的审美

14、意识对于审美客体的主观反映。文学景观往往是因旅游而生,而又因旅游的兴盛而日渐繁荣,因此,其经济价值也是通过与旅游捆绑在一起的方式间接实现的。比如杭州西湖,西湖的文学资源对于西湖的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西湖的美不仅靠自身环境的优美,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对西湖诗情画意的描写功不可没。岁月沧桑,虽然有些名胜已名存实亡,但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一些记载和描述,可以想象当年的盛况,发一番思古之幽情,也令人兴味盎然。如骆宾王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还有曾经繁华的南宋皇城,现只有废墟一片,但是通过古籍的记载,游客往往会热衷于对其当年的盛景进行猜测和推敲

15、。3. 文学景观实例研究3.1千年秦氏的惠山秦园在星罗棋布的清代私家园林中,锡山秦氏寄畅园,则以其别具匠心的园林景观艺术和五百余年未易其姓的家族继承性,将家族与文学创作勾连起来,在不知其数的江南园林中具有极为突出的文学景观意义。3.1.1秦园文学景观的构筑锡山秦氏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秦观之子秦湛曾官常州通判,因慕无锡惠山风景之清美,故迁秦观之墓至无锡,与母合葬于惠山支峰璨山之下。其后世子孙遂聚居无锡,成为声著东南的文化望族。明清两代中,秦氏家族人文蔚起,文事不绝,更有传承百代的寄畅家园,与秦氏文学活动相得益彰,成为秦氏家族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学现场。寄畅园占地面积约15亩,坐落于无锡惠山寺

16、旁。自建园以来,此园几易其主,但仍一直为锡山秦氏所有,故名秦园。作为一座私家园林,秦园文学景观的构筑首先是以其造园艺术和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明代著名戏曲家描绘其景日:“古木轮图离奇,计数百十章,长松偃盖,作虬龙攫舞势。有泉从惠山淙淙溉溉,注为清渠,日夜流不涸,小水澄泓,分为细涧,并涓洁可爱;大池一望浩淼,上为飞梁,蜿蜒曲折,朱栏画檐,下映绿波。缘堤行,草树蒙茸,至水穷山尽处,谓无复通道,忽折而别开一径,景物俨然。园中位置,大都峨然奇拔者为峰峦,窗然深靓者为岩洞,翳然葱倩者为林樾,郁然苍茫者为田野,森然秀媚者为花竹,轩然华敞者为堂皇,翼然竦峙者为楼榭,杖履所之,无乎不具,其详载王百谷记中。总之,都雅不俗,曲折有致,斯非胸有丘壑、趣合幽人者不能办。”此外,秦园在自然景观之外还能具有文学景观的意蕴,不仅在于秦园自身的艺术之美,也跟其园的文化内涵有关。作为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