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2209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西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西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西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西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地区)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阅读 第二十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概括、探究、感悟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一讲 文言文阅读(三) 概括、探究、感悟,广西专用,(2016十堰)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2本

3、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 【答案】1.A 2.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1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桃花源记中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再借渔人“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说明这种理想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与“出世”和“入世”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要说,也只能是“出世”的思想。故选A。 2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目的能力。分析写

4、作目的要了解文章主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写桃花源内生活的安定幸福,“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是写滁州百姓和太守一同出游的情形。桃花源记是用桃源民风表达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文言文概括题主要要求在理解词义、句义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宏观地理解整个选文。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全面的理解: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概括文段;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文言文探究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探究内容包括:根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中人物的做法、性格、品质进行认识评价。

5、文言文阅读感悟题主要要求考生探究古文中的经典语句的现实意义;根据文章内容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概括文意 1揣摩标题,领悟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大多能揭示文章重点内容,暗示文章主旨,启迪行文思路。 2理清思路,了解结构。大体辨明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3确定文体,把握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握文意。如叙事性文言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展开阅读,而议论性文言文则可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思路。 4精读首尾,体味主旨。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

6、由此可见文章的首尾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阅读时揣摩首尾,能体味题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5抓住关键,筛选信息。首先,是检索性筛选。对一些比较显性的语言材料能够准确地提取信息。如“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具体是指:_。”我们可以在“忠之属也”一句的前后,用推断的方法去辨认一下,即可确定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次,是理解性筛选。如“谈论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妾、客的话的不同”。妻、妾、客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用反问句,十分肯定地表达了她的偏爱之情,她是热情的;妾仍然用反问句,但少了“君美甚”三个字,加上她地位低微,因而她是畏怯、顺从的;客的

7、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6领悟分析,读懂情感。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式直接表达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从文章的重要语句中就能找到。有的文言文,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述(说明、议论)中显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隐蔽,又分散在各部分之中,这就需要在领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去综合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注重从选文的开头句、中心句、结尾句入手,把作者对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评价或事理的分析的句子找出来,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二、内容探究 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

8、题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答案与问题就会风马牛不相及。 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答题时观点应来自文本,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 3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由于这类题目一般有字数限制,故绝对不能写太多的闲话。所以在答题时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直接入题,且观点必须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的意义。 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答题时必须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三、感悟延伸 1认真阅读选文。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包括链接材料),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善于捕捉信息。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

9、词义、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4组织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通顺流畅。,一、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

10、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A,3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

11、衣冠,窥镜”,“服”“窥”这两个细节动作,生动地揭示了邹忌自我欣赏的内心活动。 B写齐王,惜墨如金,只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对邹忌的赞同和纳谏的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贵。 C本文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详细描绘了齐王受蒙蔽的情况,邹忌比美进谏、齐王纳谏施政以及纳谏结果等内容则略写。 D本文与“三”有关的信息非常丰富:邹忌问的人物有三个,人物答语有三次、心理有三种,齐王受蒙蔽情况有三层,进谏情况有三种,进谏进程有三个,奖赏有三个等级等。,C,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_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_ 5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

12、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 (1)魏征多次成功劝谏唐太宗。_(2)鲁庄公采纳曹刿意见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_(3)比干力谏商纣王失败被剖心而死。说清成功劝说经历,表达流畅即可。,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A,D,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上对下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 B本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C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入深。 D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说

13、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_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_,A,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别国。,二、(2016河池)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

14、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A,C,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15、。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 (2)_,D,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5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