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42116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高二文科政治(出题人:黄芙蓉 ; 审题人:梁艳兰 ; 考试时间90分钟 ; 满分100分)注意: 1.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表明()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一个国家

2、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是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 B C D2.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对这种影响的传导顺序表述合理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 B C D3.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露

3、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A B C D4.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这说明()“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茶文化”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追求青年学生都会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 B C D5.老北京有谚云,“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名片,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文化遗产,说法正确的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民族文

4、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A B C D6在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我们能够根据节日的名称判断出其属于哪个民族,如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民族节日是民族物质成果的表现A B C D7中国人的名字大都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祝福,比如“弘毅”“冰心”“博雅”等;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发生了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撕名牌”事件。对此事件的评论正确的是()只有注重发展

5、本民族文化才能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各民族文化应一律平等,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A B C D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之所以重视教育工作,是基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在对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有创造文化的功能A B C D92017年12月3日起,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该节目旨

6、在展示国宝的背景故事,通过明星小剧场演绎和专家解读的方式,让大众感受国宝之美和历史之厚重,在创新中传承、开拓中华传统文化。材料启示我们()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是一个先继承后发展的过程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又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A B C D10央视首档以戏歌文化为核心的戏曲类节目中国戏歌将传统戏曲搬上舞台,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受到各界一致认可。戏歌歌词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如戏歌丝路新声把陕西新农村政策、精准扶贫等时代风貌恰如其分地融进歌词,唱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陕西新气象。这说明()实现

7、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繁荣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新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A B C D1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下边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汉字的内涵会因时而变A B C D12.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现在,从现在流向未来。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

8、它特有的包容性 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古代中国,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A B C D13.2018年8月10日央视报道,我国的“激光女神”侯静教授带领团队,历经10多年心无旁骛的探求与攻关,在超接连光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激光武器技术领先于世界。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 梦想精神 团结精神 奋斗精神A B C D14.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烽火硝烟,江山激昂,多少民族苦难,都压不垮中国的脊梁。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

9、不同的内容 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15.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弘扬“工匠精神”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创新 立足实践,承袭传统,在行动中创新 平等交流,包容一切,吸收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前沿技术A B C D16. 从公园跳到广场,从国内跳到国外,广场健身操舞已成为我国最为普及的健身活动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新国标”,并按照

10、引导、扶持、规范的方针,推动广场健身操舞健康有序发展。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家对文化活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我国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A B C D17.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关于文化自觉,通俗地讲就是要自觉意识到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意识到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的人格。增强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就是文化自觉 自觉意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多元价值观A B C D18.

11、近年来,基于信任的移动互联社交方式迅速崛起,人们很容易因传播者的亲友身份而轻信其转发的内容,以至于有些似是而非的“科学流言”广泛传播。材料启示我们,必须()A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B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C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9.泉州鲤城区在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过程中,组织开展“手机一扫码共创文明新鲤城”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拿起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鲤城”,随手拍下城市的不文明现象发送至公众号,共同督促不文明行为的整改,与市民携手创建整洁、文明的城市环境。这样做()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反映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A B C D20.2018年的杭州孔庙元宵灯会将家训藏于灯谜中,人们一边对照灯笼上悬挂的家风家训“念念有词”,一边现身说法,把语句中的含义耐心地讲解给孩子们听。这种特别的灯会()紧扣了文化建设中心环节,创新了道德教育形式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载体为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拓展了新渠道 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A B C D21.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