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7730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选考部分b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考试内容及要求 1.列举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3.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分析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5.评价人类保护和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成功经验。,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自然资源问题 知识梳理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 。,经济价值,物质与能量,2分类 (1)划分依据:自然资源能否 。 (2)类型: 可再生资源: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

2、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 的资源,如 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 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 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再生与恢复,永续利用,生物,枯竭,能源,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短缺,增长,人均拥有量,严重退化,浪费严重,方法指津 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1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 分析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都必须从自然与人文两大方面入手,如分析水资源短缺就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利用的不合理性等人文原因入手加以分析的。内容如下表所示:,2解决资源问题的思路分析 资源是经济

3、发展的基础。在地区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需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着手。 (1)“开源”。即增加资源供应来源。可以是同种资源,通过加大勘探开发而增加产量;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如煤炭供应紧张,可以增加石油供应,火电供应不足,可以发展风电、核电等。 (2)“节流”。即节约,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节流一方面是从生产中进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方式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损耗;另一方面是从生活中进行,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浪费一滴水,随手关灯等。,应用突破 1下图为我国洞庭湖沿岸某村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

4、该地区1950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2)简述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湖泊面积明显减小,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湖泊面积明显减小导致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 (1)湖泊面积减小;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 (2)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2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

5、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措施,关键是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应从该地区干旱、生产总值上升、地下水水位下降去分析。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可以针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借鉴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作答。 答案 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主要措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区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供给。,考点二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知识梳理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1)能源矿产

6、:主要包括 、煤炭、 和核燃料等。 (2)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原因:属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且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强。 影响:石油价格上扬,与石油相关的工业群将受到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石油,天然气,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1)对应方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2)总体措施: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3)我国的应对措施:,节油新技术,依赖程度,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地下开采,下沉,回填矿区,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1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煤炭燃烧释放的CO2和SO2,以及热污染等。 2措施 (1)优化用煤结构。 (2)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 (3)

7、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 (4)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5)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国,目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煤炭为主,试从能源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答案 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煤矸石占用土地;煤炭开采、堆放过程中粉尘污染大气、水源、土壤;燃烧煤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煤烟、粉尘污染大气;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方法指津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石油资源的危机分析与应对措施 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其应对措施应从开源、节流等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分析如下:,2采矿过程中的

8、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应用突破 1稀土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未来发展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稀土储量曾占世界的85%,由于大量出口和 盲目开采,目前储量只有全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却占到了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从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0.42万美元。同时由于稀土企业开采工艺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专家表示,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促使稀土资源价格逐步回归其应有价值,反映环境成本和资源约束,才有助于保护稀土资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依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分析,我国稀土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所学知识,请你对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9、,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我国资源储量快速减少,同时由于技术水平低,出口低级产品,环境污染严重;同时由图形材料中可以看出由资源开发造成的土地资源的破坏,利润低,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环境保护措施,对破坏土地采取复垦,以及提高出口价格等方面保护我国现在的稀土资源。,答案 (1)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2)加大稀土新材料研发的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在资源生产过程中要

10、保护好土地,对遭受破坏的土地要及时展开复垦;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加强环保措施,防治资源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提高稀土出口价格等。,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尾矿矿渣属于松散物,位于山坡处,为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矿渣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随雨水入河,造成污染。治理措施应从加固矿渣库和导流洪水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

11、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考点三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知识梳理 一、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在维持和改善土地生态性状的基础上,保持和提高土地的 ,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恢复更新,土地得到 。 二、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 。 2防护林带的类型:水源涵养林带、水土保持林带、 。 3防护林的目的: (1)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 (2)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效益,合理利用,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林

12、带,三、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土地开发的要求:严格 ,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 2土地整理:是以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为目的的土地建设和恢复工程。 3土地整理的背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因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保护耕地,美国在对西部的建设和改造中采取作物留茬,大力推行免耕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作物的根系大都分布在土壤的疏松耕作层里,作物留茬或免耕,根系就可以低挡风蚀,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方法指津 1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

13、题及对策,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2)土地资源开发与防治,应用突破 1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解析 由材料可知,切沟由流水侵蚀坡耕地而形成,首先破坏耕地,切割耕地,不利于耕作,同时形成沟谷,更有利水的汇集,加大对耕地的侵蚀。针对切沟的出现,应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两方面展开,工程措施从疏、堵两个方面展开。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

14、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2.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主要从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三个方面分析。 答案 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