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14 传记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69139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14 传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14 传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14 传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14 传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14 传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14 传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考点14 传记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微专题强化练,考点14 传记,第一部分,考 向 分 析,考 题 引 路,强 化 训 练,2,3,1,明确传记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3)选文兼具史实性和文学性。 了解传记的阅读要求:(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2、2015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

3、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

4、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

5、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

6、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

7、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 (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 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 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8、,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 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来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一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 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采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 【立意与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分析写作手法,对每个选择项,逐一分析,

9、找出设误点。,【解析】由文章第段可知,朱东润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还与其自身的兴趣有关,A项不合文意。 由文章第段可知,朱东润认为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写作范本,“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与原文不符,C选项不合文意。“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科学”并无依据,且“分类的麻烦”经常出现在西洋文学里,与朱东润自传无关,E项属于强加因果。 【答案】BD,(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_ _ 【立意与点拨】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题时,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弄清楚要求概括的方面,然后找出相应区间,加以分析概括。 【解析】本题考

10、查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归纳能力。 解答该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在原文中找到有关“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的内容;再分条概括即可。,【答案】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 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_ _ 【立意与点拨】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题时,扣住本文是一篇学术性自传的特点,从学术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语言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解析】

11、本题考查对自传特点的分析。 答题时,请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答案】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 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 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_ _ 【立意与点拨】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论据要充分,答案不求唯一,也不求面面俱到。,【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归纳能力。 解答该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在原文中找到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再分

12、条概括即可。可回答同意或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第一问: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第二问:观点一:同意。 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印象深刻,且具有可读性;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不同意。 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

13、显传主的个性。,2.(2015新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

14、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

15、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