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2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6029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2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2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2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2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2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2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第2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考点深化,当堂演练,考点深化 解疑难 提知能,表解考点,1.矿产资源问题(以煤炭资源为例) 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化石燃料在开采、运输、存放、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较显著的不利影响。下面是煤炭的开发与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2.我国土地资源危机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多,耕地面积有限;而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并且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使我国面临严重的土地资源危机。,见附表,3.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1)原因,(2)措施,小试牛刀,(2013年福建文综)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

2、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思路点拨】 第(1)题,结合表格数据分析,可得出占用耕地和增补耕地坡度及海拔高度的差异;而海拔高、坡度较大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开垦成耕地,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第(2)题,针对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除从法制、宣传方面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提高保护意识外,还要辅以工程、技术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尝试作答】 (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表解考点,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见附表,注意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异常变化的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决定了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也决定了某些生态环境的相对脆弱性和失衡性,如季风气候显著、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极易被破坏,难以恢复,这为生态破坏创造了条件,只不过人类活动常起决定性作用。,小试牛刀,如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双选题)(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 (填图中代号)。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3)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建设防护林的条件。,【思路点拨】第(1)题,水土流失重点区均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人类活动较多,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第(2)题,位于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重要意义。工程是“三北”防护林工程,该区域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

5、题是土地荒漠化。第(3)题,防护林位于“三北”地区,气候干旱,地形起伏小;位于江南丘陵,气候湿热。 【尝试作答】 (1)CD (2) 土地荒漠化 (3)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当堂演练 夯基础 提素能,测控导航,1.(2014开封一模)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民勤县在历史上曾经是“湖泊涟漪、水草丰茂、可牧可渔”的绿洲。现今,过去的绿洲已由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成为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方之一。 简述民勤湖区荒漠化的原因及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从地理位置看,民勤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但历史上曾经是“湖泊涟漪、水草

6、丰茂、可牧可渔”的绿洲,说明由阻沙天堑变为沙源以人为原因为主。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植被减少、荒漠扩张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答案: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加。植被减少;风沙加剧,荒漠扩展;生物多样性减少。,2.(2015遵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丹麦地理位置图。,材料二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 314千米。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距离丹麦日德兰半岛东岸15千米的海中央,坐落着一个树木葱茏,但从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岛萨姆索岛。该岛平均海拔不到30米,小岛基本上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并且

7、能源基本上来自于可再生能源。11座岸上风力涡轮机和10座海上风力涡轮机日复一日的转动,满足岛上4 000名居民所有的电力需求。萨姆索岛早已实现碳中和(指通过各种方式中和抵消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 (1)丹麦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原因。 (2)简述丹麦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有利条件。,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第(1)题,酸雨的形成主要从酸性气体的来源和丰富的降水条件分析,该地区虽然自身矿物能源使用量少,但由于受盛行西风影响,故带来其西南部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量酸性气体。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多,利于酸雨形成。第(2)题,开发风能资源的条件主要从风力资源、地形、

8、技术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受西风带影响,带来其他地区的酸性气体;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2)常年受强劲的盛行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有利于风能的开发;风能利用历史悠久,技术条件先进。,3.(2014大庆一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耕地面积的几何中心逐渐北移。下图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曲线及南、北方耕地面积百分比曲线图(19852009年)。,材料二 我国新增耕地的降水条件(19902000年)。,(1)图中曲线代表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是 ,并描述19852009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特征。 (2)根据新增耕地的降水条件,从生态角度说明199

9、02000年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可能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曲线一和曲线二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读右侧纵坐标二者百分比之和为100%;结合材料叙述“中国耕地面积的几何中心逐渐北移”,故曲线一代表北方耕地面积百分比,曲线二代表南方耕地面积百分比;受城市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故曲线三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曲线;耕地总面积变化特征可根据曲线变化分19852000年、20002007年、2007年后三个阶段描述。第(2)题,读表可知,我国的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400800 mm的半湿润地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易造成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答案: (1)曲线三 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19852000年耕地下降幅度较小。20002007年耕地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以后,耕地数量略有增加。 (2)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集中在年降水量为400800 mm的地区,可能产生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破坏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