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疾病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8633379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6.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课件: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课件: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课件: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课件: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疾病(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小球肾炎概述,肾小球疾病的定义,肾小球病系指一组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肾小管肾血管为继发性改变。是我国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肾小球疾病的分型,根据病因分型 原发性 病因不清 继发性 全身性疾病的肾小球损害(SLE, DN、高血压) 遗传性 遗传变异基因所致的肾小球病(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5肾病综合征 病因、病理不同或不清但有以上相似临床表现的,称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

2、分型,1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包括微小病变 2局灶节段性病变 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增生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致密沉积物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肾小球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随着认识的深化可找到更多的规律。但两者之间又常难以找到肯定的对应关系,同一病理类型可呈现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而相同的一种临床表现可来自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肾活检是确定肾小球病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需手段,而

3、正确的病理诊断又必须与临床密切结合。,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急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微小病变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节段性硬化 慢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膜增生性肾炎 硬化性肾炎 隐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性肾炎 轻微病变,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认为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免疫机制是始发机制,在炎症介质的参与下导致肾小球损伤,产生临床症状。遗传因素及遗传免疫因素在肾小球肾炎的易感性、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反应上的重要性受到重视。在疾病的慢性化进程中非免疫因素也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原位免疫

4、复合物形成 细胞免疫 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 炎症介质 非免疫非炎症损伤 “三高”现象: 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 高血压,蛋白尿,高血脂,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抗体 CIC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低下 内皮下 肾小球系膜细胞清除功能减弱 系膜区 补体成分或功能缺陷 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抗体+固有抗原 抗体+种植抗原 原位IC 抗原+种植抗体 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部位 a上皮下 b基底膜内 c内皮下 d系膜区,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细胞免疫,微小病变型肾病肾小球内无免疫复合物,但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可释放血管通透因子;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小球内发现较多

5、的单核细胞; 近年的肾炎动物模型提供了细胞免疫的证据。,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及临床表现; 炎症反应包括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 炎症细胞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又可趋化、激活炎症细胞产生更多的炎症介质; 各种炎症介质之间又相互促进或制约,形成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关系。,炎症细胞,炎症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产生炎性介质,分泌细胞外基质,激活成纤维细胞。 肾小球固有细胞(系膜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具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和炎性介质的受体,分泌炎性介质和细胞外基质,是受害者,也是主动参与者。,炎症介质,炎性细胞产生炎症介质,造成肾小球损伤。 一系列

6、重要致炎作用的炎性介质被认识,包括活性肽、活性氧、活性酯、活性胺、活性氮、补体、酶、细胞黏附因子、凝血及纤溶系统因子。,非免疫因素,球内高压 高灌注 高滤过(大量蛋白尿) 高血脂 这些因素加重肾小球损伤,促进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蛋白尿 血尿 水肿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蛋白尿,正常蛋白尿来源 肾小球滤过的未被肾小管吸收的小分子蛋白 肾小管分泌的蛋白 尿道分泌的组织蛋白,临床表现蛋白尿,产生的机理 滤过膜屏障的破坏,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质滤过到肾小球滤液中,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造成蛋白尿。 正常 150mg/d 大量蛋白尿 3.5g/d 滤过膜的组成 内皮细胞的窗孔 基底膜

7、 上皮细胞足突间的隔膜 滤过膜的屏障 分子屏障 非选择性蛋白尿(大中小分子) 电荷屏障 选择性蛋白尿 (中分子),肾小球滤过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分子屏障:肾小球滤过屏障,电荷屏障:1上皮细胞 2基底膜 3内皮细胞 4被滤过物质,临床表现血尿,肾小球源血尿产生的机理 基膜破裂 正常 RBC 03/HP 镜下血尿 RBC 3/HP 肉眼血尿 1L尿中含1ml血 肾炎的血尿为无痛性全程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持续性或间发性;可单纯性,也可伴蛋白尿、管型尿。 血尿来源 肾小球 非肾小球 区别血尿来源的方法 新鲜尿相差显微镜检查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肾小球源血尿红细胞变

8、形的原因 基膜裂隙的挤压 各段肾小管渗透压的作用,临床表现水肿,肾病性水肿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增加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肾内的钠、水潴留 肾炎性水肿 球-管功能失调 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容量状态 1容量扩张 2容量不足(低蛋白血症) 肾病性水肿组织间隙蛋白1g/L,水肿从眼面部开始。,临床表现高血压,慢性肾脏病50%、慢性肾功能不全90%有高血压 发病机理 1水钠储留 2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 3肾内降压物质分泌减少 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激肽产生减少 容量依赖型 肾素依赖型,临床表现肾功能不全,

9、急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定义,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 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称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其他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感染引起免疫反应 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由溶血性链球菌A组12型等“致肾炎菌株”感染后引起 抗原从前认为胞壁上的M蛋白,现在认为是胞浆或分泌蛋白的某些成分,发病机制,上呼吸道、猩红热、皮肤等链球菌感染后诱发免疫反应。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 感染的严重程度与急性肾炎的发

10、生和病变轻重不完全一致。,病理,光镜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受压,管腔狭窄。 急性渗出期 吸收期 荧光 IgG 、C3沉积 电镜 上皮下驼峰状大块电子致密物,左:正常, 右: E内皮 M系膜细胞 D上皮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急性肾炎见中性粒细胞浸润,IgG粗大颗粒状沿毛细血管壁沉积,驼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情况:前趋感染后1-3周,急性起病,轻重不一 典型表现: 尿异常:血尿,伴轻、中度蛋白尿,管型尿; 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 水肿伴少尿、晨起眼睑水肿,浆膜腔积液; 急性心功能衰竭; 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咽拭子和

11、细菌培养,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 C3、CH50一过性下降,4-8周恢复正常。,临床表现,轻者 亚临床型,与慢性肾炎混淆; 重者 大量蛋白尿,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 似急进性肾炎。,诊断,于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一过性少尿及氮质血症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伴血清C3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病情于8周内逐渐减轻至完全恢复,既可诊断。,鉴别诊断,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其他病原体感染后急性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N非IgAN)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全身系统性疾病肾脏受累(狼疮性肾炎

12、;过敏性紫癜等),肾穿刺指征,诊断明确不需要肾穿刺,出现以下情况需要肾穿刺 少尿一周或进行性尿量减少伴肾功能恶化 病程超过二月无好转 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病综合征,治疗,1休息,低盐(3g/d)正常蛋白饮食(1.0g/kg/d),进水量,根据情况。 2治疗感染灶 抗炎,有争议。清除反复感染的病灶。 3对症治疗 利尿,降压。 4中医药治疗。 5透析治疗,临时。,预后,有自愈倾向,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6-18%)转为慢性。 老年、持续高血压、大量蛋白尿、肾功能损伤者预后差。 散发者较流行者差。 肾组织病变重,伴较多新月体形成者预后差。,急进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定义,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

13、多种病因引起,病理为新月体性肾炎,包括: 1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继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转化而来 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90%的患者6个月内死亡或需依赖透析,发病机制及病理分型,根据免疫病理分型 抗GBM抗体 ANCA CIC I型 + - - 2II型 - - + 3III型 - + - 4IV型 + + - 5V型 - - -,病理表现,光镜 新月体型肾炎:大新月体50%, II型伴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III型伴肾小球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 早期:细胞性新月体 中期:纤维细胞性新月体 晚期:纤维性新月体 荧光 IgG、C3沉积 I型 线样沉积于毛细血管壁

14、 II型 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及毛细血管壁 III型 无或微量免疫复合物 电镜 II型 系膜区及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I型、III型无电子致密物沉积,新月体,+,临床表现,I型II型好发青、中年, III型好发中、老年,男性多 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起病,急骤进展,早期出现少尿、肾功能恶化 中度贫血, 伴肾病综合征(II型),既血尿+大量蛋白尿 一般隐匿起病,有前驱感染者,起病急骤。,实验室检查,尿常规中有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白细胞,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BUN、Cr升高 ,Ccr下降 I型 GBM抗体(+) II型 CIC、冷球蛋白(+)、C3下降 III型 ANCA (+) 影

15、像学检查双肾增大,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功能急剧恶化,无论是否达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应行肾穿刺,病理证实为新月体肾炎可确诊。需排除: 引起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非肾小球疾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药物间质性肾炎,梗阻性肾病。 引起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其他肾小球疾病 继发性急进性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SLE、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重度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针对免疫介导性炎症反应的强化治疗、针对肾脏病变后果的对症治疗 1强化血浆置换疗法(I型和Goodpasture综合征)2-4L qd或qod,10-14次,至抗体(-) 2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或加CTX冲击(双冲击) 3四联疗法,激素、细胞毒药物、抗凝药、抗血小板解聚药(目前已很少使用) 4透析治疗(短期、长期)和肾移植,预后和转归,预后 差 早期强化治疗,病情缓解,脱离透析,肾功能恢复。如诊断及强化治疗不及时,数周或半年内进展至不可逆肾衰竭。 影响因素 1疾病类型; 2强化治疗是否及时; 3年龄。 转归 1逐渐转入慢性肾衰; 2长期维持缓解; 3复发。,慢性肾小球肾炎,定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