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3297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7课 陈情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5,第七课 陈情表,第二单元,【作者背景】 岘( xin )山,又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南,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曾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写了感时伤怀这一古老的主题。 【主旨感悟】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说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之情

2、。,【艺术鉴赏】 1结构严谨,主旨明确。 开头两句揭示诗意,点明全诗主旨。第三句的“江山” “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贴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两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前半部分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部分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2情动于古,真挚动人。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暗寓羊祜的故事。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在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为他树碑立庙,“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孟浩然登岘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流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

3、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神伤。,“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是描述登山所见。诗人把视线从羊祜庙暂时移开,远眺岘山周围景色。进入眼帘的是岘山旁日夜流淌的汉水,冬天草木凋零,水落石出,使人感到了水“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更远处,无边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长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云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诗人登临岘山,冬天草木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

4、“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一句,蕴涵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羊祜是晋初的名将,相隔400多年,但因为羊祜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又为国家建立了功业,所以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不得已才以隐逸终了一生,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灭无闻,这与“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自伤不能如羊公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岂不令人感伤?自然就要“读罢泪沾襟”了。,(2015年高考全国高考卷)(原文在第四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_ (2)

5、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_ 【答案】 (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句子应结合文本语境,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专有名词等)、“删”(不译的虚词)、“补”(省略成分)、“换”(古词换今词)、“调”(词序)、“选”(词义)、“固”(结构)、“意”(意译)等翻译方法。,1结合作者的身世,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

6、“表”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理解“夙、凶、薄、息、寻、除、听、卒”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2理解把握本文融情于事、以情动人的特色;体会作者复杂真挚的感情,学习本文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 3了解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及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揣摩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以及抒发思想感情的技巧。,3一词多义 (一)虚词,(二)实词,8了解背景 晋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

7、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以及孝顺祖母的拳拳衷情。,9开阔视野 文体知识:表 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思是:“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

8、汉以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流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唐、宋以后用骈体写的表文,有的由于用典精切、辞藻清丽,也成为骈体文学中的代表作。,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第一、二段) (一)整体把握 第1段,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

9、的基调。下面分述自己的不幸:“慈父见背”“舅夺母志”是一不幸,幼年失去父母疼爱确实让人同情;“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是二不幸,幸亏祖母的慈爱、关怀与精心照顾,才能侥幸生存下来,他怎能不由衷感激祖母的抚养之恩呢?“孤弱”是三不幸,表现为“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这既是祖母躬亲抚养作者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下文作者“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可谓一笔双关。,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恩深似海;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现在祖母生活不能自理,作者是她唯一的感情支柱与生活依靠,他怎能置之不理?作者在此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与祖母的深厚感情和亲密关系,旨在以此作为请求暂缓赴任的理由,以期得到

10、晋武帝的同情和谅解。这些描写凄楚哀婉,恻然动人,而且情理并发,将自己的经历写得情深有致,感人肺腑,为下文“愿乞终养”作好了必要的铺垫。,第2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如果说第一段侧重叙述祖孙之情的话,此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突出尽忠与尽孝这一矛盾,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首句以“逮奉圣朝”作为过渡,接着历数两次被荐举而“辞不赴命”的经过和原因:即祖母“供养无主”,与此次辞命的原因是一样的,表明情况属实,并非托辞,以消除晋武帝的疑惑。接着写对朝廷征召的无限感激之情:“寻蒙国恩”“猥以微贱”“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甚至“欲奉诏奔驰”。,“奔驰”二字形象地写出

11、了作者欲赴任就职,以尽忠报国的焦急心情。这样使晋武帝相信其不欲负朝廷的器重及眷爱后,才又笔锋一转,说出自己确有隐情:“刘病日笃”。面对情况急迫的征召:“特下”“切峻”“责臣”“催臣”等等,“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几句情真意切而含蓄精当的叙述,将忠诚之心与孝顺之情并提,句句合情入理,使人信服。然而,此刻李密并未就此提出请求,反而含蓄住笔。,在第一、二两段里,又集中一个“孝”字进行叙说。“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是从“孝”字立论的;“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也是从“孝”字立论的。事亲孝,不仅为当时社会舆论所称誉,而且也为当时统治阶级所提倡,“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就说明了这一点

12、。这就为第三段进而写“圣朝以孝治天下”打下了基础。,(二)自主思悟 1文章开头,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什么作用?“夙遭闵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该句在全段中起总摄作用。作者起笔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自己的坎坷命运,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紧接着作者写出了“夙遭闵凶”的具体内容:,2.第二段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答:,(三)深入探究 1李密不愿出来做官,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 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稳定民情,笼络人心,对于西蜀的名人贤达,或征召他们到洛阳供职,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做官。晋武帝下诏

13、征李密为太子洗马。,2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自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从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家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同情心。,3晋灭蜀之前

14、,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要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李密曾入仕“伪朝”,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他要回避也回避不了。而且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现在由李密自己把窗户纸捅破,来一个“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4在晋武帝屡次征召的情况下,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

15、?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次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4下列成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零丁孤苦:孤单困苦,无依无靠。零丁,孤独的样子。 朝不虑夕:早上不能顾及晚上。形容情势十分危急,随时可能发生变

16、故。 形影相吊:形体和影子相互安慰。形容孤苦无依靠。吊,慰问。 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孑,孤单。茕茕,孤单的样子。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衰老的人即将逝去,或腐朽的事物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快要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人命危浅:比喻人即将死去或腐朽的东西将要灭亡。危:危险。浅,指时间短,寿命不长了。 急于星火:比喻催逼得十分紧迫,十万火急。星火,流星和烈火。 A B C D 【答案】 A(零丁,通“伶仃”;朝不虑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这是说随时都可能死亡;星火:流星的光亮。),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首段先从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造成了一种悲怆酸楚的环境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