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0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3206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0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0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0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0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0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0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10与尹师鲁第一书课件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 研 课 文 锻 炼 思 维,整体 感知,背景链接 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太子中允尹洙、欧阳修相继因直言遭贬。尹洙在欧阳修被贬后,对欧阳修的情况有所不解,就写信询问。欧阳修便写下这封信回复他的询问。,整体 感知,文脉梳理,文段 研读,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师鲁十二兄书记 古义:_ 今义: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答案:办理文书及缮写工作的人员,文段 研读,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前在京师相别时

2、 _ 答案:名词作状语,以前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如 约使人如河上 _ 怪不如约 _,文段 研读,其余皆如昔时 _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_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 _ 答案:如:动词,到去 动词,遵从、按照 动词,像、如同 动词,比得上 副词,如果,文段 研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 句式:_ 译文:_ (2)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句式:_ 译文:_,文段 研读,答案:(1)省略句;补充完整为“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我)”,等到收到你亲手写的信,才知道你停船等待我 (2)被动句;我才知道老仆人懒得前往而被他骗了 5第一段主

3、要写了什么? 答案:第一段解释自己受骗失约。,文段 研读,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 古义:_ 今义:年长的人 (2)以大暑,又无马 古义:_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文段 研读,(3)泛大江 古义:_ 今义:大河的通称 答案:(1)有德行的人 (2)(天气)太热 (3)长江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 _ (2)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_,文段 研读,(3)始谋陆赴夷陵 _ 答案:(1)名词作状语,像有德行的长者一样 (2)名词活用为动词,往西去 (3)名词作状语

4、,从陆路 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绝 沿汴绝淮 _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_,文段 研读,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_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佛印绝类弥勒 _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_ (2)凡 凡五千里 _,文段 研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_ 尽众人凡士 _ 答案:(1)绝:动词,渡过 动词,断绝 动词,停止 形容词,陡峭的 形容词,隔绝的 副词,非常 副词,全然 (2)凡:副词,总共 副词,凡是 形容词,平凡的,文段 研读,文段 研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台吏催苛百端 句式:_ 译文:_ (2)是以又不留下书

5、在京师 句式:_ 译文:_,文段 研读,(3)泛大江 句式:_ 译文:_ 答案:(1)状语后置句;吏役百般严厉催促 (2)状语后置句;因此,又没有在京城给你留下回信 (3)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泛(于)大江”,在长江上浮行,文段 研读,筛选概括 5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 答案:第二段主要写了未能修书的原因以及赴贬的艰辛。 三、阅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云去郢止两程 “_”通“_”,_ 答案:“止”通“只”,只是、仅仅,文段 研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古义:_ 今义:书籍 答案:书信 3【

6、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以 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_ 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_,文段 研读,以大暑,又无马 _ 果以此行为幸 _ 非以朋友待之也 _ 答案:以:连词,表目的 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 连词,因为 动词,认为 介词,把,文段 研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师鲁欢戚不问可知 句式:_ 译文:_ 答案:宾语前置句;我不问也知道你是喜是忧,文段 研读,筛选概括 5对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才明白这个老奴懒惰没去见你,(我)被欺骗了。 B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只能托王拱辰在给你写信时附上我欧阳修的意思,然后派人启程西去给

7、你送信。 C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在路上没有捎信的地方,不知王拱辰曾写信转达了我意思没有? D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我不问也知道你是喜是忧。 解析:“以西”指欧阳修向西出发赶赴夷陵。,文段 研读,6“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中,作者为什么运用了这么多问句?“渴”字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案:表达对朋友的极切关心。“渴”字道出了作者极想知道朋友是否安好的心情。口语化的语言令人感到亲切、温暖。,文段 研读,四、阅读课文第四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然江湖皆昔所游 古义:_

8、今义:旧时泛指四方各地 (2)往往有亲旧留连 古义:_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文段 研读,(3)又不遇恶风水 古义:_ 今义:旧时指宅基地、墓地等所处的地理形势 (4)昨日因参转运 古义:_ 今义:把运来的货物再运到别的地方,也指运气好转 答案:(1)长江和湖泊,代指水路 (2)处处 (3)风浪 (4)转运使,宋代一路长官,文段 研读,2【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幸 果以此行为幸 _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_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_,文段 研读,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_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_ 始皇帝幸梁山宫 _ 答案:幸:名词,幸运,此指平安

9、副词,幸亏 副词,侥幸 动词,希望 动词,宠爱 动词,特指皇帝到某处去,文段 研读,文段 研读,筛选概括 3欧阳修在信中主要是解答尹师鲁的疑问,表明自己的心境,为什么一开始却用几段文字叙家常? 答案:大段的叙家常更显二人真挚友情,也为后文剖白心迹、推心置腹作好感情铺垫。,文段 研读,五、阅读课文第五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 古义:_ 今义:将曲线改为两点连线 (2)得罪虽死,不为忘亲 古义:_,文段 研读,今义:触犯,使不满而怪罪 答案:(1)博取忠直的名声 (2)获得罪名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

10、)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 _ (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_ 答案:(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忠直的声誉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不了解,文段 研读,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责 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 _ 求全责备 _ 数加笞责 _ 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 _ 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 _ 答案:责:动词,责备 动词,要求 动词,责罚 名词,责任 通“债”,名词,欠别人的钱财,文段 研读,4【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句式:_ 译文:_ (2)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句式:_ 译文:_ 答案:(1)状语后置句;然而你又说我对朋友不了解 (2)定语后置句;有

11、不少对我获罪感到意外并加以安慰的人,文段 研读,筛选概括 5整封书信有几答几疑?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案:全信有三答三疑,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二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三疑欧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文段 研读,六、阅读课文第六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有义君子在傍 “_”通“_”,_ 答案:“傍”通“旁”,旁边,文段 研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见有就死,知其当然 古义:_ 今义:表示对事理或情理的充分肯定 (2)史册所以书之者 古义:_ 今义:用于因果关系复句中,表示结果,文段 研读,(3)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 古义:_ 今义:认为 答案:(1)应当这样 (2)的原因 (3)即“以之为”,把它当作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相师成风 _,文段 研读,(2)史册所以书之者 _ (3)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 _ (4)日知进道而已 _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