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2732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1.4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方向: 。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椭圆中A处于 位置,每年的7月初经过;图中B处于 位置,每年的1月初经过。 (3)周期:1恒星年,约为 。 (4)速度:近日点最 ,远日点最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二)公转,自西向东,远日点,近日点,365日6时9分10秒,快,慢,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示意,(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南、北回归线,点拨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分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二、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 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3.四季的更替 (1)天文含义上的划分,(2)北温带国家的四季:一般把 月划分为春季,其他季节依次类推。,4五带的划分,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黄赤交角及其影响,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典例导析 读

3、图,完成(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思维流程 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C (2)A,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主要抓住四看: 1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该半球的极点周围

4、出现极昼。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3昼夜长短计算看“特点”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

5、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4日出、日落方位看昼长(或季节) (1)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方法技巧 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掌握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典例导析 (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卷)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2)题。,(1)该日太阳

6、位于图示F位置时( )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2)次日泰山站(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思维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题干中“2014年2月8日”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泰山站白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小,但日出东南方向,极昼现象将结束。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B (2)C,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下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

7、律、计算和应用,温馨提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近大远小规律: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差() 法则:求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法则。,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

8、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判断该地区纬度。,(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如下图所示,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 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如

9、下图所示)。,方法技巧 依据天文现象判定季节,典例导析 (2013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读图,回答(1)(2)题。,(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 B C D,思维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1)正午

10、太阳高度越大,室内光照面积越小;反之,越大。 (2)济南纬度较福建高,正午太阳高度偏小。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D (2)A,光照图的判读,2五点晨赤点、昏赤点、晨昏北点、晨昏南点、太阳直射点 (1)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如图2中C点。 (2)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如图2中A点。 (3)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北点(图2中D点)0时北昼,北点12时北夜(当晨昏北点为0:00时,其北方为极昼;当晨昏北点为12:00时,其北方为极夜)。,(4)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

11、的点。南点0时南昼,南点12时南夜。 (5)太阳直射点:即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如图2中B点)。太阳高度为90,地方时为12:00。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6)直射点向北90为晨昏北点;直射点向南90为晨昏南点;直射点向东90为昏赤点(在赤道上);直射点向西90为晨赤点(在赤道上)。,3点线之间的关系 (1)晨昏线(圈)与纬线相切于晨昏北(南)点。晨昏线(圈)与赤道相互平分。 (2)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圈)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如图3);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如图4中AB),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

12、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3)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4面面关系 (1)二至日时晨昏线(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6634。 (2)二分日时晨昏线(圈)平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晨昏线(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 (3)地球公转轨道面始终与赤道面成2326的夹角。 5角度关系 (1)二至日,晨昏线(圈)与地轴夹角为2326。 (2)二分日晨昏线(圈)与地轴夹角为0。,(201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

13、,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思维流程 从图表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B (2)A,(2015年北京海淀区期中考试)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时相同高度旗杆影子地比地长 B乙图时北京地区太阳从东

14、北方向升起 C从甲图到乙图,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D两图中点与点的经度相同,地方时也相同 (3)描述甲图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 (4)写出乙图时北京的日期和时间(北京时间)。 (5)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解析:第(1)题,从甲图中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乙图中可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第(2)题,甲图中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地,故相同高度旗杆影子地比地长。第(3)题,甲图中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第(4)题,乙图为12月22日,图中0经线为18时,故北京时间为12月23日2时。第(5)题,从甲图到乙图即从6月22日至12月22日,地位于赤道上,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由最小值变为最大值(90),再变为最小值。,答案:(1)要求:与两地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甲图、乙图各一条直射光线,分别指向两个直射点。 (2)A (3)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12月23日2时。 (5)甲图时,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日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9月23日前后,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然后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到乙图时,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