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四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2667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四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四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四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四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四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四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四 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总复习(第1轮),生物,专题四,第5讲 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必修 2,高考有我,前程无忧,考点明示,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生物不是神创的,是 来的。 (2)生物是由 进化到 的。 (3)用进废退、 。 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1)内容: ; ; ; 。,知识梳理,进化,低等,高等,获得性遗传,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意义:能解释生物进化的 和生物的 、 。 (3)不足: 没有阐明 的本质。 局限于 水平。 没有认识到 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考点2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自

2、然区域的 叫种群。 (2)种群特点: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间可以 ,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3)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 。,原因,多样性,适应性,遗传变异,个体,隔离,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彼此交配,全部基因,(4)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 的比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 和 。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 的一群生物。,等位基因数,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频率的改变,

3、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生殖隔离,考点3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考点4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1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 。 2生物多样性: (1)内容:基因多样性、 多样性、 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 。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选择,相互影响,物种,生态系统,进化,化石,(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2012海南卷T23D) ( ) (2)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

4、向一致(2010江苏卷T12B) ( ) (3)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2010山东卷T2A) ( ) (4)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2010山东卷T2B) ( ) (5)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2010山东卷T2D) ( ) (6)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2010海南卷T16D) ( ) 答案:(1)(2)(3)(4)(5)(6),(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 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 ) (8)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

5、型频率都不 再发生改变 ( ) (9)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都会直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 (10)长期使用农药后,害虫会产生很强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的产生是因为农药诱导害虫 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 ) 答案:(7)(8)(9) (10),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例1 (2016成都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

6、色桦尺蛾,考点突破,解析:长颈鹿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A错误。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而基因突变的发生与抗生素的使用无关,B错误。两种生物杂交,但产生的后代不可育,说明两种生物间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仍为同一物种,D错误。 答案:C,提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变式1 (2014北京)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

7、此无法推断出(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解析: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正确;强毒性病毒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正确;病毒和兔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时,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错误;病毒的传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D正确。,C,考点2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例2 某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其

8、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87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C到1990年,该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D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解析:1870年,S基因频率为10%,s基因频率为90%,所以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90%90%81%,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到1990年,该桦尺蠖并没有与原来的种群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自然选择导致S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 答

9、案:D,提升一:种群与物种的比较,提升二: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提升三: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

10、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绝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如求Xb的基因频率,可按如下公式求解:Xb的基因频率Xb/(XbXB),或Xb的基因频率Xb的基因数/(2女性个体数1男性个体数)100%。 (2)已知各种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当作个体数,按定义公式计算,但不能用“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提升四: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已知A的基因频率是A%,a的基因频率是a%,则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A%a%2。 (2)已

11、知某种群中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X%,则A的基因频率是 a的基因频率是 ;或已知基因型是aa的个体占Y%,则a的基因频率是 ,A的基因频率是 。 提升五: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 (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变式2 某小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患色盲,

12、12名未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有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 ) A7.5% B6% C5.6% D8.1% 解析:由于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点,所以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总数是40024001200,Xb10212118122172(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则这18名正常妇女的基因型是XBXb,22个男性是红绿色盲患者,其基因型是XbY),所以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Xb)72/12006%。,B,考点3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例3 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

13、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故选C。 答案:C,提升一: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2)爆发式: 物种的形成主要是由异源多倍体以染色体变异的方式形成

14、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提升二: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提升三: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变式3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两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B,解析:a过程是地理隔离,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加倍形成的个体是四倍体,此四倍体的形成没有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b过程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表明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有关,C错误;只有当品系1和品系2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考点4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例4 (2014广东)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