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1061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0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0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0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0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0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时空观念: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阶段性特征: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 2、历史解释(核心考点):思想派别:儒、墨、道、法家;概念: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历史人物:儒(孔子、孟子、荀子)、墨(墨子)、道(老庄)、法家(韩非子);3、唯物史观(历史评价):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

2、,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3、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1.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再分化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抱着“以其学易天下”为宗旨,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诸子百家

4、的宗旨是“以其学易天下”,即其学说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学术气氛空前浓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以及养士之风极为盛行都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A、B、C项错误。 4.(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A B C D【答案】A 【解析】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

5、“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 5.(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解析】本题以孟子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

6、用知识的能力。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是古代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这一知识点既是教材主干知识,又契合“一点四面”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这一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我们必须要重视。6.(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答案】A7.(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

7、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五经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8.(2018年海南卷文综历史21)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

8、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答案】(1)背景:礼乐传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思想活跃。(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人人

9、都践行周礼。【解析】(2)从材料“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可以看出孔子主张重建礼制社会;从材料“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可以看出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从材料“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可以看出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从材料“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人人都践行周礼。一、选择题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

10、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答案】C【解析】百家争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经济出现;土地私有的出现也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官僚政治是各国变法改革的推动,所以选C。 6.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认为忧患、磨难才能造就人才;荀子主张尚贤使能;墨家主张,不分贵贱唯才是举。诸子人才思想的共同历史背景是A争霸战争环境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才 B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当政掌权的要求C反思宗法血缘关系下世官制的弊端 D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答案】C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

11、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材料二 “自由放任”一词一般被认为是由17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勒让德尔所创,他在回答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培尔提出的问题“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1747年,魁奈在动物经济论第二版中,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这一主张经过早期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阐述、补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自由放任学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

12、庄的“无为思想”和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学派中的“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相似之处,指出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相似作用。【答案】 (1)无为思想: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重商主义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需要。(2)相似之处:均主张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应限制政府的职能与作用;给国家人民发展的自由权(减少对经济及民众生活的干预)。相似作用:使企业或个人获得自由,增强企业或个人的活力;利于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上升为国家策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对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其他思想(学说)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