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1006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析版】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 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王阳明和陆九渊都是心学,所以受陆九渊影响,因此正确;内心反省,是心学的特征,因此正确。“虽其言之出于孔

2、子,不敢以为是也”,说明不盲从孔子,有一定独立自主精神,因此正确。心学是儒学发展的阶段,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不可能否定孔子的地位,因此错误。故排除,A、C、D三项不选,本题答案为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2.国人崇尚的哲学思想。北京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为三大殿,太和殿表达“天下太平”的美好诉求,保和殿渴求“保和宇内”,那么中和殿体现的是A. 天人合一B. 君权神授C. 中庸平和D. 天下一统【答案】C【解析】【详解】“中和”体现出的是中庸思想,“天下太平”“保和宇内”体现出的是平和的思想,C正确;材料建筑不能体现出天人合一思想,A错误;君权神授是君主

3、权力来源的神化思想,B错误;天下一统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D错误。3.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A. 民贵君轻B. 重农抑商C. 格物致知D. 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意思可知识,顾炎武认不士人应掌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等实用的学文,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精神实质,故本题选D。“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而且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A;“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认识论,不是顾炎武的思想,故可排除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士当求实

4、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这些信息,再结合教材讲到的“顾炎武主张走出家门,重视实践,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等知识,便可选出答案。4.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和明清思想活跃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灭人欲”,李贽却

5、提出有人心者必有人欲,这样才是真正的人,没有了人欲也就没有了人心。由此可知李贽通过肯定个人私心、私欲来追求和宣扬个人的自由,故选B。A项不是为以权谋私者服务;李贽的主张合理但未体现合法,所以C错误;李贽是肯定个人私欲以彰显反传统,而非否定公心,所以D错误。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5.“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极这样的字样。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 老子B. 董仲舒C. 朱熹D. 李贽【答案】B【解析】【详解】董仲舒发扬先秦儒家思想,

6、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为君主权力来源提供了理论基础,B正确;老子主张无为思想,A错误;朱熹主要涉及“理学”思想,没有涉及到君权神授等思想来源理论,C错误;李贽批判孔子思想权威,不符合题意,D错误。6.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反传统、反教条反封建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基础上,产生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同时批判传统理学压抑人性思想,这些反传统和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思想基础,正确,选择A

7、符合题意。7.“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的A. 经世致用思想B. 君主专制思想C. “心外无理”思想D. “无为”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中强调务实思想,属于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符;C属于心学家思想;D属于道家思想。8.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忠、孝、廉、节”【答案】C【解

8、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一种民本思想,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与材料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不符合,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材料中的思想一致,排除。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 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 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A项明显与材料相左;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

9、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10.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下列关于材料中观点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深受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 小农经济形成是其产生的根源C.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D. 思想是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体现了民本色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这种思想根源于小农经济,其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BCD都对。A与题干不符,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荀子的思想11.史

10、学界一般认为,纸张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下列各项中最有说服力的是A. 民间传说B. 某家族的家谱记载C. 官方史书记载D. 汉代遗址和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张残片【答案】D【解析】【详解】验证史学资料真伪主要证据是第一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考古挖掘或者是当事人留下遗址、遗物等,汉代遗址和墓葬里发现的西汉纸张残片属于一手史料,是对西汉时期出现纸最有力的证据,D正确;民间传说、家谱以及官方史书记载都属于第二手史料,不能有力论证纸出现于西汉,排除A、B和C项。【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

11、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12.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孔子B. 墨子C. 孟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从材料

12、中“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可分析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兼相爱”,由此可判断出是墨子,故B项正确;A项是仁和礼;C项是仁政;D项是法家思想。点睛:材料“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体现了“兼爱”的思想,从四个选项找出即可。13.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A. 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B. 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C. 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D. 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答案】B【解析】孟子的意思是“君主

13、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但是北宋时期遭到批判,到南宋时期又得到肯定,可以看出南宋理学是是维护传统的儒学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说法错误,南宋理学和北宋理学本质是一样的;C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反专制;D项错误,由题干可知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合理的,而孟子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不能体现君臣之间的平等。14.有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大发明,其中有四项出自史前、三项出自夏至春秋、七项出自战国秦汉时期,唐代两项,宋代六项,元明各一项,至清代便再也未出现任何原创性重大发明。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 中国人的原创力在战国秦汉时期达到巅峰状态B. 唐代仍具

14、盛世气象,宋代承前朝遗泽、经济发达,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C. 元明已呈衰颓之象,有清一代虽号称有康乾盛世,却昧于世界大势,不思进取亦无能进取,致酿成国弱民贫的百年落后局面D. 以上现象不一定与所处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我国的发明成就最多,反映了中国人的原创力在战国秦汉时期时达到巅峰状态;唐宋时期也比较多,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元以后,开始出现衰落的趋势。因此ABC说法都是正确的。D项错误,科技文化的发展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考点:古代的科技发展点评:一定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是同一定

15、的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的。在我国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创设时期,创造力相当强;在唐宋时期进入到风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科技的繁荣,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科技再无创新。15.石之轩在假如光绪不死中写道:既然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那普通人更做不到,可是大家已经被绑上了道学这架道德的战车,以道学相标榜,做不到时,只好弄虚作假了。最后,大家都知道了真相,因为太普遍了,也就见怪不怪了,民族精神上的病态便产生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他们”指的是封建统治集团的统治者B. “道学”指的是源于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C. “弄虚作假”的原因在于道德标准“病态”D. “见怪不怪”的现象反映出民众素质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论述的是戊戌变法时期事情,材料中的“他们”并不是指封建统治集团的统治者,而是指维新人士,A错误;材料中“道学”是指传统思想道德哲学体系,B错误;“弄虚作假”是指戊戌变法时期糊弄百姓的做法,显然与当时道德标准“病态”有关,C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