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9721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一章 环境保护,第一节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一、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环境问题的表现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 无限性 的矛盾。 短期经济利益与 长远 环境效益的矛盾。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个人行为和 大众 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过程的不可逆性; 规模的全球性。,二、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的含义: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对象:个人、 企业 、政府。 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

2、)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技术 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4)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中国认真履行 国际公约 和国际合作。 (5)公众参与: 民间环境保护组织。 个人 环境道德 修养。,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一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1.环境问题的表现 (1)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 (2)生产生活中大量废弃物的排放,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3)植被的破坏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4)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人为

3、原因更为重要。,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考点二,考点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两者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考点二,考点一,典例 (2016上海杨浦区模拟)2015年7月17日,长江宜昌段一级支流黄柏河水面出现巨型垃圾漂浮带,

4、这些漂浮物将顺水流至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当地居民介绍,随着长江水位上涨,气温上升,水葫芦和藻类将大量滋长,垃圾漂流带也将随着黄柏河,流入长江葛洲坝枢纽附近。 分析巨型垃圾漂流带形成的原因。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可以从气温、水流速度对垃圾分布的影响角度分析回答;人为原因可以从工农业生产与生活、聚落的分布、环境管理与保护角度分析回答。 【参考答案】 自然原因:夏季气温高,水葫芦和藻类生长快;受葛洲坝水利枢纽影响,黄柏河水流缓慢,垃圾、水葫芦及藻类大量汇集。人为原因:沿途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的排放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河水营养物质增多,利于水葫芦和藻类生长;河

5、流沿途村镇多,生产及生活垃圾大量进入河道,不断汇集;地方环境管理和保护力度不够。,考点二,考点一,(2015河北衡水联考)读重庆月均温及浓雾发生频率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重庆浓雾天气频率变化特征,并分析该特点的成因。 (2)列举大雾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1)特征:夏季较少,秋冬季最多。原因:重庆夏季炎热,夜间气温高,水汽不易凝结,浓雾发生频率较低;秋冬季地面辐射冷却快,空气风力较弱,空气中水汽更容易凝结,浓雾发生频率较高。 (2)大雾会使能见度降低,影响公路、航空、海运交通;大雾天气时空气质量下降,湿度增大,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影响人体健康。,考点二,考点一,1.

6、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执行主体及手段,考点二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考点二,考点一,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1)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 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2)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考点二,考点一,3.公众参与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优势及作用:,考点二,考点一,(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考点二,考点一,典例 ( 2015新课标全国卷)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

7、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考点二,考点一,【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从管理、恢复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规划、控制人口增长、政策扶持、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土壤改造等方面分析回答。 【参考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

8、土壤层。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考点二,考点一,(2015湖南五市十校联考)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

9、降至地面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考点二,考点一,(1)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出该市控制氮湿沉降量超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分布规律:氮湿沉降量夏秋多,冬春少;市区多,郊区少。主要原因:夏秋降水量大于冬春;与郊区相比,市区车流量较大,降水较多。 (2)加强大气监测或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减少高耗能产业比重或改善能源结构、植树种草等。,关于环境问题的答题思路,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材料判断环境问题是什么,其表现特征、分布等。不同的环境问题有不同

10、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分清环境的类型,有助于结合所学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分析作答。 2.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说,侧重于人为原因的分析,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于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能忽略自然原因。明确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环境问题的危害 对于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应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解决措施 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典例

11、(2015江苏高考)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1)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 。 (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 、 。 (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 ,针对我国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 等措施。,【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生态破坏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第(1)问,从图中可以看出

12、,美国的草地面积从1800年的大约280万平方千米下降到2000年的大致130万平方千米,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第(2)问,美国1930年春季“黑风暴”的自然原因可从天气、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主要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土地资源,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和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垦。第(4)问,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要注意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吸取美国的开发利用方法来保护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的措施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等。 【参考答案】 (1)总体呈下降趋势(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 (2)春季多大风 天气干燥 生态环境脆弱(任答两

13、点) (3)限制土地过度开垦,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效保护土地资源 (4)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2016云南师大附中月考)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区,有1万多种海洋生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珊瑚对水温、盐度、水深、光照、洁净度等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珊瑚生长区的海水温度每提高1 ,都会加速珊瑚的死亡。旅游业的发展为澳大利亚居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大堡礁的面积缩小了一半。,分析大堡礁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原因:二氧化碳增多使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酸度上升);东部农牧业发

14、达;雨季来临时,大量表土沉积物、化肥、杀虫剂等随河入海,加剧海水污染。不利影响: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就业机会减少。,1.(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进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2.(2015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2.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3.(2014海南高考)下图示意的我国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1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分析该农业取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3.环境问题:(该地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水用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