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6953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8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8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8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8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空城计》课件 语文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主题歌,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他生平不见史传。,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

2、口。,“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曹操,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一、什么是小说?,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人物形象,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

3、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接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返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35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曹睿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反,遣人密报孔明,愿为内应,但不慎走漏风声被杀。司马懿猜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

4、切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去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在西城,形势十分危急。,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时,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门,成为刘备的军师。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主张。在赤壁之战中,他联合孙权大破曹兵。后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他担任丞相。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军中。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忠臣的代表

5、,也是智慧的化身。,“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视各营。自觉秋风扑面,彻骨生凉。孔明泪流满面,长叹曰:“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和太傅,是辅佐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73岁去世,葬于首阳山。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懿( ) 旌( )旗 隐匿( ) 城铺( ) 擅( )动 鹤氅( ) 纶( )巾 携( )

6、琴 焚( )香 掬( ) 汝( )辈 岂( )知 抚( )掌 骇( )然 言讫( ),y,jng,n,p,shn,chng,gun,xi,fn,j,r,q,f,hi,q,蜂拥:像蜂群一样拥挤着。,笑容可掬:形容满脸笑容。,抚掌:拍手表示高兴。,遁:逃。,言讫:说完。言,说。讫,完结,终了。,骇然:惊讶的样子。,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带领,全,都,众;许多,我,依,靠,于是,完,那里,引五千兵马,尽皆失色,诸君,吾自有计,凭栏,遂止住三军,看毕,在彼等候,隐匿:隐瞒;隐藏。,旁若无人:旁:旁边;若:好像。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

7、样子。,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1、概括情节的方法:,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人在城中,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兵临西城,找出关 键词句,组合关 键词句,提炼 压缩,以第一段为例:,第一部分,司马懿、十

8、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人在城中,司马懿 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兵临西城,第二部分,诸葛亮临危巧施空城计,临危施计,第三部分,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 中计,司马中计,第四部分,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 释计,孔明释计,诸葛亮临危施计,( )计,( )计,( )计,( )计,逼,施,中,释,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2、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对司马懿了如指掌、知彼知己。,对诸葛亮不够了解、刚愎自用。,一笑(第3段)“笑容可掬”:,二笑(第5段)“抚掌而笑”:,三笑(第6段) “拍手大笑”:,故作坦然的笑/故作轻松的笑,侥幸、如释重负的

9、笑。,对司马懿的嘲笑,自豪的笑!,文中诸葛亮 “三笑”的含义,3、找出文中孔明“笑”的语句,并分析其心理。,4、诸葛亮是一个“智绝”?,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足智多谋,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处乱不惊,4、诸葛亮是一个“智绝”?,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神机妙算,4、诸葛亮是一个“智绝”?,“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

10、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临危不惧,4、诸葛亮是一个“智绝”?,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临危不惧,处乱不惊,4、诸葛亮是一个“智

11、绝”?,逼计,施计,中计,释计,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处乱不惊,胆,识,胆,识,智慧,诸葛亮是一个 、 、 、 的人。,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神机妙算,处乱不惊,4、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司马懿是一个 、 、 、 的人。,5、司马懿是一个怎样的人?,狡诈多端,多疑自负,老谋深算,刚愎自用,1、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如文中诸葛亮的“三笑”。,2、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惧。 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 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尽皆骇然”而孔明

12、“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司马懿狡诈多端,诸葛亮更是技高一筹。 司马懿善“识人”,而诸葛亮不仅善“识人”更能“治人”。 司马懿也谨慎,但却比诸葛亮少了几分灵活变通的智慧。,司马懿:“这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指端似有雄兵百万。” “似山涧小溪,清澈见底,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诸葛亮定然是胸有成竹。” “心乱则音噪,心静则音纯,心慌则音误,心态则音清。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也。我能为诸葛亮知音,不胜荣幸!传我将令,后队改前队,兵退北山。” “再者诸葛亮琴声中又含杀机。”,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 却说司马懿分兵而进。此时蜀兵尽回汉中去了。懿引一军复到西城,因问遗下居民及山僻隐者,皆言孔明止有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又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别无埋伏。武功山土民告曰:“关兴、张苞各有三千军转山呐喊,鼓噪惊追,又无别军,并不敢厮杀。”懿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