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72108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级高三第三次阶段复习质量达标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绮丽犄角 折腾折耗 唆使日月如梭 纰缪未雨绸缪B庇佑毗邻 说服游说 桎梏纨绔子弟 蔓草顺蔓摸瓜C逡巡峻峭 刨床刨除 赡养蟾宫折桂 地壳金蝉脱壳D糜烂靡费 囤聚粮囤 龋齿踽踽独行 款识识文断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市侩 破相 闹义气 咎由自取 声嘶力竭B邀功 撮和 集散地 实至名归 权宜之计C棘手 纠葛 黄金档 慢条丝理 疾言厉色D邋遢 迂腐 吉祥物 一笔勾销 披肝沥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惩前毖后,省城工商、卫生、食品

2、等部门对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的多家餐饮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罚,使餐饮企业的卫生意识有很大提高。B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等事项,决定在全省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程,加大对重污染源及白山黑水的治理力度。C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持续发酵,除事件本身的反常和诡异外,民众追问最多的是为何不能让病死的畜禽死得其所,进行无害化处理。D“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往往达到上万件。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

3、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B“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C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D京华时报曝出新闻,称已拍摄过半的长篇音乐电视剧幽兰操,是姜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该说法被质疑为炒作并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这正是社会转型期职业道德的纷繁征象:有的依旧如金子般闪光,有的则不断刺痛人们的良心,也引发时代的追问如何坚守职业道德底线?B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她有些同学就是在高中突击

4、几个月,把素描练好后顺利考入大学的,但究竟什么是美术?这些同学并不理解。C“学生读书求学似乎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个条件好、待遇好、收入高的职位,教师则往往忙于跑课题、抓项目、拿经费。”纪宝成批评教育的功利主义时说。D有很多玩具、交到很多好朋友、外出旅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心中的幸福。这种看似触手可及的幸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得到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孙和平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

5、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即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

6、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钮。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展,不是对自由、平等、

7、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价值观念上,强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弟子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

8、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培养目标。(节选自人民论坛)6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

9、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

10、,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与“仙人”,佛家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

11、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作为终极目标。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2题。(12分,每小题3分)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

12、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

13、,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 贺若弼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骁勇便弓马便:熟悉 B轨让其背己让:避让,让开C轨竟见诛见:看见 D伐罪吊民吊:吊唁、悼念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14、的一项是A且吾以舌死后以为常B因引锥刺弼舌出血因拔刀斫前奏案C恐祸及己及宣帝嗣位D死且不恨士卒且惰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将渡江,酹酒而祝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大列旗帜,营幕被野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A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小心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B贺若弼

15、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6分)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2分)课内句子: 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2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