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2099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常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后知能检测试题(新版)岳麓版必修1一、选择题1右边图示教材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C十年“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图中人物为“文革”时期佩戴红袖章的红卫兵,右手拿着“红宝书”,从这些信息可判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2“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被停止,说明我国

2、的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答案】A3“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多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解析】分析材料“浩劫”指“文化大革命”,根据所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这成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方面的主导原因。【答案】C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

3、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坚持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文革”最大的教训就是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答案】A5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A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B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解析】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答案】A6新时期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不包括()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改进政治协商制度C加强基层政

4、权建设 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明确“新时期”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B、C、D三项均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民主建设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答案】A7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认识,正确的是()法律制度日益完善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前提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化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A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法治国是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表现,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宪法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5、这也是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故正确。说法错误,应为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答案】C8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必再完善D我国法律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法制建设步伐加快,颁布了1982年宪法、刑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D9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表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B“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C行政诉讼法

6、的颁布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解析】解题时应抓住“农村基层民主”这一关键信息,A、B、C三项结论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102012年3月4日,广东汕尾乌坎村重新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乌坎村委会民主选举的事例是()A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B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C21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D新时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解析】此题考查我国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创新。根据材料信息“村民选举”可知反映的是基层民主选举。【答案】A11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

7、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A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解析】村级民主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直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A、C两项不正确。城市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比农村直选要早,故D项不合适。【答案】B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

8、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A人民代表大会 B参加政治协商C基层民主选举 D依法治国【解析】基层民主选举是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A、B两项改革开放以前已经确立。D项是社会主义法治不是民主。【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佩弗远东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9、材料三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请回答:(1)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的。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3)

10、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扩大基层民主,我国通过了哪些法律文件?(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回答南京临时政府、临时约法;第二小问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来思考。第(2)问回答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成就。第(3)、(4)问依据教材知识回答。【答案】(1)史实: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体现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理解:该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因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并不是政体本身,而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挽救中国的道路。(2)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

11、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4)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12年10月1日,是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22周年的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行政诉讼法是我国第一部为“民告官”撑腰的法律,在民主法制建设进行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90年行政诉讼法颁布后,“民告官”案件连续以年均60%的增幅增长。从1990年的266件,到2009年的5 603件,20余年间,江苏“民告官”案件数量增长了20倍。数据表明,如今涉及城建拆迁

12、、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征收是“民告官”最“热门”的三大领域。材料二图一普法宣传图二村民投票选举请回答:(1)材料一中法院受理“民告官”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有何表现?(3)材料二图二反映了什么?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关系?【解析】本题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主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概括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求回答法律依据,一定要准确;第(2)问需要归纳概括,从法制观念的不断进步方面着手组织答案;第(3)问图二是基层民主选举方面的内容,要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日益成为共识;普通公民的人身权利得到保障;公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增强。(3)图二反映的是村民行使自己的权利。正因为有广大法律工作者的宣传活动,才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使人民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