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208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湛江一中期中考试)古代中国的农耕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耕作工具的发展,反映了古代农耕由以人力为主到以畜力为主、从石器到铁器的演变,故D项正确。A、B

2、两项不能由图片反映出;曲辕犁是铁犁牛耕技术的完善阶段,C项不能反映全部图片的内容。答案:D2(2014南京一中高一期中考试)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由“水激轮转”“众筒”“绝胜人力”可知,该灌溉工具以水流带动转轮上的竹筒打水。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的筒车,故答案为C项。答案:C3(2014惠州一中高一期末调研)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A小农经济盛行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C商品流通不畅D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解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

3、缕,恒念物力维艰”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生活,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答案:A4(2014大连高一模拟)“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农业技术的变革和创新,D项只是总结材料的现象没有反映实质。农业技术的进步实质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改进。答案:A5(2014莆田一中高一期中考试)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分

4、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出土省份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江苏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A.汉代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汉代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C汉朝使用牛耕技术的范围较广D牛耕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及全国解析:由表格可知,汉代牛耕画像石在陕西、山东、江苏等地皆有出现,说明当时牛耕技术的使用范围较广,故C项正确。A、B两项从表格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夸大,排除。答案:C6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其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漏(露)锄,南方则出

5、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这实质表明()A明政府重视农具的更新B传统农业的耕作效率大为提高C中国南北方农具差异大D明末农用动力发生了质的改变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明末我国南、北方的传统农具有了较大改进,尤其是犁的牵引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使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效率大为提高,由此可知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答案:B7“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有()农业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发展农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农业技术的提高是农民

6、致富的关键ABCD解析:由“与夫皆取具焉”可知,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正确;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由“生民之业,莫重焉”可知,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可以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巩固封建统治,正确。故D项正确。答案:D8(2014扬州中学高一期末调研)国语晋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解析:由“工商食官”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答案:A9(2014黄冈中学高一期末考试)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

7、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不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解析:材料中这种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思想,直接扼杀了手工业者创新的积极性,故选D项。A项违背史实;B、C两项不属于直接影响。答案:D10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商品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的萌芽D民营作坊工人增加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正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

8、的官营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为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打下了基础。答案:B11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可以说明()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万历年间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民营手工业中出现细密分工D封建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手工业解析:由“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可知,万历年间,油坊业中已出现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的标志,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1

9、2(2014深圳中学高一月考)清康熙年间,烧制出了大量如下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有家族、股份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瓷器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外销商品C清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D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解析: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是在宋代,清时中国出口的商品除了瓷器外,还有丝绸等,故A、B两项不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由图中的装饰图案及材料中的“股份公司”可知,许多瓷器是针对国际市场的需要而生产的,故D项正确。答案:D13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纸币便于随身携带B封建政府

10、优化商业环境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铜钱不便于携带不能适应大宗交易,而纸币交子的发行能解决这一问题。由此可见,从开元通宝到北宋交子的变化,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C项正确。答案:C14(2014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考试)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了两项政策,一是取消轮班匠制度,二是推行“一条鞭法”,前者使工商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赀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工商皆本”

11、的思想被社会接受解析:降低商税不能体现商人地位的提高,实际上古代中国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较低,故A、B两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错误。材料中政策的实行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资金等条件,C项正确。答案:C15(2014山西忻州一中高一期中考试)据说晋商家族中读书一二流的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这说明晋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贾而好儒B学而优则贾C行道多多、全民经营D海纳百川解析:“读书一二流的子弟去经商”“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等说明晋商的突出特点是“学而优则贾”,故答案为B项。答案:B16(2014福建省双

12、十中学高一期末考试)苏州出土的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劳资矛盾尖锐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D商品经济发达解析:“商标侵权”是由商业竞争所引起的,其充分说明了苏州商品经济的发达,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即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只是列举了一例商标侵权案,不能说明苏州地区商业法律完备,C项错误。答案:D17据元丰九域志两浙路记载,北宋时,越、明、温、台四州的市镇分别只有9、3、7、9个,到南宋时已分别拥有53(含草市)、143(其中

13、村坊119处)、9、81(其中村坊60处)个。该现象说明()A农村中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B北宋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抑制C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向广大农村延伸D商税是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析:由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的草市和村坊得到迅速发展,这与农村中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项与题干时间相违背;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农业,D项错误。答案:A18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

14、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较发达解析:题干材料说明,道光以前佛山的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这说明当时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质变”。答案:D19(2014安阳一中高一期末考试)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解析:由“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可知,这种对外贸易主要强调政治目的,其属于贡赐贸易,即朝贡贸易,C项正确。答案:C2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据此可知,实行该“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增加财政收入C缩小贫富差距D打击豪强地主解析:由“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该“制”为均田制,由所学知识可知推行均田制的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答案:A21(2014东北育才学校高一月考)明史食货志一中记载,“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其后庄田遍郡县。给事中齐庄言: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