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47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选读瓶痖弦我的心灵是一只古老的瓶;只装泪水,不装笑涡。只装痛苦,不装爱情。 如一个旷古的鹤般的圣者,我不爱花香,也不爱鸟鸣,只是一眼睛的冷漠,一灵魂的静。 一天一个少女携我于她秀发的头顶,她唱着歌儿,穿过带花的草径,又用纤纤的手指敲着我,向我要爱情! 我说,我本来自那火焰的王国。但如今我已古老得不能再古老我的热情已随着人间的风雪冷掉! 她得不到爱情就嘤嘤地啜泣。把涩的痛苦和酸的泪水一滴滴的装入我的心里 哎哎,我实在已经装了太多太多。于是,我开始粼粼的龟裂,冬季便已丁丁的迸破。1下面对毛泽东贺新

2、郎一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离别写起,上阕及下阕开头数句均以婉约为主,写离别的绵长情意,如泣如诉,“眼角眉梢都似恨”,大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况味,因而整首词的基调是哀婉的。 B这首词下阕写诗人准备奔向革命征程的英雄气概,以及诗人热切期望着将来夫妻团聚,比翼双飞,共为革命作贡献的美好愿望。 C贺新郎一词未标题目,但一看内容和时间,便知道是作者赠给他的夫人杨开慧的。因此,词里有为祖国献身的决心,也有对爱侣依恋的衷肠,昂扬的革命激情和缠绵的儿女柔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深切感受。 D无论是革命激情还是儿女柔情,都是英雄本色。作者的描写充满着诗意的形象,这首词将阴

3、柔与阳刚两种词体风格和谐地统一起来,巧妙地进行了整合。解析:A项,“整首词的基调是哀婉的”有误,本诗下片用衬托的手法表现了革命家的豪情壮志。答案:A2下面对一个小农家的暮一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于1921年的伦敦,在西方现代化的都市里,诗人思念着祖国,回想农村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故乡、农村、农民的深情。 B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看到的真实的农村生活。诗人以欣赏的态度,跳荡的旋律,描写了一个农家的傍晚年轻的女主人和她的丈夫、孩子,荡漾着幸福、和谐与欢乐的生活。 C这首诗以叙事的笔调朴实无华地写了一个小农家的普通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江阴浓郁的怀念之情。 D这首诗的调子自

4、然、流畅。诗的描写不仅感人,而且美丽。解析:B项,“真实的农村生活”有误,应是“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村生活”。答案:B3下面对两首诗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痖弦主张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一再地回响着汉语古典诗歌声音的秋歌给暖暖,可看做他对这一诗歌主张的实践。 B秋歌给暖暖一诗出现了五个“暖暖”,不仅增强了音乐性,还强化了主题;秋歌即“暖暖”,“秋”的特点是“暖”,给人的感觉也是“暖”。 C江非的妈妈通过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巨大差别的对比,写出了广大偏僻农村地区的妇女辛劳、困顿的生命状态。 D妈妈一诗通过对妈妈背柴的动作描写“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

5、前两次高得多”,表达了诗人对妈妈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敬爱。解析:D项,“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是细节描写。答案:D4阅读课文也许葬歌,回答问题。(1)作者在也许葬歌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为什么?_(2)作者以怎样的想象表达对亡女的感情?_(3)举例说说也许葬歌中的动词锤炼艺术。_答案:(1)因为作者已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女儿的怜惜慈爱,所以诗中只流露诗人对女儿的关怀爱护,并没有让人直接感到他内心中的悲伤哀痛之情。(2)诗人特意为女儿创造一个非常安静的“睡眠”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女深切的安慰和爱抚。(3)第一节中写“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咳嗽”“号”“飞”都非常

6、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界生物的叫声和行动特点。第二节中“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拨”“刷”很形象地描画出阳光刺眼、清风吹面的感觉。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重诉(chn)眉梢(sho)寰宇(yun) 比翼(y)B咳嗽(k) 蝙蝠(bin)庇护(b) 咒骂(zhu)C煮饭(zh) 嫣红(yn)踱到(d) 露出(l)D颤抖(zhn) 湖沼(zho)踏践(jin) 砧声(zhn)解析:A项,寰hun;C项,踱du;D项,颤chn。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掂量开垦土地零落离愁别绪B暄闹 寒暄客套 凄恻 心急火燎C炫耀 愁丝恨缕

7、辽阔 声名狼藉D嫣红 犹豫不决 砧声 青山绿水解析:B项中“暄闹”应为“喧闹”。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是以建筑物形象变化与重复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B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且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C我国约近60%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D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支出仍保持较高增幅,并且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增长点。解析:A项“变化与重复”应为“重复与变化”

8、。B项“发挥”前应加“在”。C项成分赘余,删去“约近”或“左右”。答案:D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诗句,与诗歌内容最连贯的一项是()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个美丽的桥。_,_。A假如全世界的人们都携起手来那时男女孩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B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C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这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D这时男女孩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人们都携起手来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青藏高

9、原的恶劣环境是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因高寒少雨,几乎寸草不留。B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C老太太的剪纸乡土气息浓郁,图案简洁明朗,既与传统的民间剪纸风格陈陈相因,又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范畴,因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D许多中学生朋友,往往把一些已蜚声海内外的大学问家的阅读主张奉为圭臬,无条件地照搬。然而这种仿效的效果,常常并不令人满意。解析:A项,“寸草不留”指连小草都不留下,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非常严重的景象。B项,“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C项,“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D项,“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

10、成自己的准则。答案:D二、课外延伸(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呵, 母 亲舒婷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紧紧拉住你的衣襟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呵,母亲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给花、给海、给黎明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6

11、诗人用深婉的笔调唱出了对母亲的思念与爱戴,诗中有好几处写了“怎(不)敢”,为什么?试对加点的几处作简要分析。_答案:第一处是为了在梦中留住母亲渐渐隐去的身影,留住对母亲的记忆。第二处是为了不让记忆褪色。第三处是为了不惊动母亲,让母亲安眠九泉之下,突出母爱的伟大与深沉。7生动而充满真情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带读者进入细腻真实的情感体验当中,这一点在呵,母亲中就有体现。试从这首诗中选取一处,作简要分析。_答案:如诗的第一句,“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是母亲对儿女无限的爱抚,寥寥数语,但却形神毕现,带人入情境之中。8“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该如何理解?_答案:“我”对母亲怀念的感情不是汪洋恣肆的,而是甜柔深谧的;不是张扬的,而是深沉的。(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台城上马子华多少悲愤去对谁诉,深味了这天涯沦落的困苦。不断的一缕情丝,渺茫的千里归路。转瞬的一瞥之间,这江南风紧,台城的草枯。寺上的一声声晚钟,敲进了我心扉的深处。一片冷落的玄武湖,也消失了夕阳最后的步武。阵阵风吹寒我的心,啊!“不如归去,不如归去。”9简析诗人在第二节是如何做到以景写情的。_答案:第二节以写景为主。归途“渺茫”,“我”伫立台城:四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