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一)(新版)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205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一)(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一)(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一)(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一)(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一)(新版)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一)(新版)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一)(新版)岳麓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常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一)(新版)岳麓版必修1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 D内外服制【解析】从上述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和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答案】B2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可见,分封制()A造成土地和政治权力的层层分割B允许越级实施有关义务和责任C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D否定封君中下级对上级承担义务与责任【解

2、析】材料表明通过分封制的实施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在分封制下,封君中的下级对上级承担义务与责任,越级实施有关义务和责任是不符合礼法规定的。故选A项。【答案】A3(2013江苏学业水平考试)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解析】从材料信息“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可知其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答案】C4“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3、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 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解析】主要考查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注意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去考虑。主要干扰项是A,“其后3 000年”与周天子无关。【答案】B5一次考古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刻石最早应出自()A西周B秦代C汉代D元代【解析】“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天下,首创皇帝制,所以应选择B项。【答案】B6(2013山东学

4、业水平考试)右图为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反映的是()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解析】从示意图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A项主要是指秦朝和汉朝的中央行政机构; B项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D项是明朝的中央机构。【答案】C7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宋代枢密院属于统兵机构,主掌军政。故正确

5、答案为C项。【答案】C8. (2013重庆会考)东汉后期,民间流行有关于察举制的歌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反映出当时()A察举制正在向科举制转变B察举的对象转向贫寒人家C政治腐败造成察举严重不实D察举的方式是以考试来选拔人才【解析】材料中的描述充分显示,察举制度下的官吏名不副实,毫无行政能力。这源于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腐败现象。【答案】C9“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法宝”核心的是()A在边疆设立军镇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和官员之间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

6、监督地方长官【解析】从“防范”“制约”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法宝”的核心是通过各个部门、官员之间的相互牵制来防患于未然,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B项。A项是唐朝实行的;C、D两项是“法宝”的具体体现。【答案】B1017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A分封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从材料以中“个人的才能为基础”可判断是科举制度。【答案】D1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

7、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丞相制度,君主专制权力进一步增强,此后组成的“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答案】A12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但有些电视剧常常出现违背历史真实的镜头。下列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康熙王朝中大臣索额图、明珠称“索相”、“明相”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 B C D【解析】明朝废丞相,错误

8、;内阁是明朝设立的,错误;军机处是雍正时期设立的,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前就有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真正属于“家天下”的事例,主要有两项:一为“皇位世袭制”;二为“皇族特权制”。皇位世袭制史称“皇统”。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行嫡长子继承制。 “皇族特权制”秦朝建立,李斯主张“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置诸侯不便”。刘邦大封其子弟为九国,占去国土的大半。诸侯王都处于半独立状态拥有军、政大权。材料二自秦朝以来,中央官吏和地方行政不再行世卿世禄

9、制度,而代之以官僚制度,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又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以上材料均摘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1)根据材料一,请你给“皇位世袭制”和“皇族特权制”作简明扼要的定义。(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汉开始的选官制度是如何体现“公天下”的?(8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的积极作用。(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分

10、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及所学知识来概括。第(2)问需要结合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来分析,注意理解“公天下”的含义。第(3)问可从巩固统治、稳定秩序、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及制度影响等角度加以概括。【答案】(1)皇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由皇帝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皇族特权制,是皇族(皇帝的父母、子女等)获得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的制度。(2)汉代“察举制”由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中央予以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自秦汉开始,选官制度重在唯才是举,打破了官吏世卿世禄制,体现了“公

11、天下”。(3)中央集权制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本格局,维护了社会稳定。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14(2013潍坊高一测试)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8分)(2)简

12、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其影响。(12分)【解析】第(1)问考查中国古代西周、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及其作用。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和“郡”可概括为分封制和郡县制;其作用结合教材分别回答。第(2)问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措施根据材料从“兵”“财”“政”三方面回答,影响要注意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同时要结合材料回答。【答案】(1)分封制,郡县制。通过分封制,扩大了周人的统治范围;郡县制加强了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措施:全国精兵编入禁军,由中央控制;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财政负担;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