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1372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1(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颤动/颤栗幽僻/癖好点缀/辍学 B纤细/纤绳罪愆/敷衍镣铐/瞭望C处分/处理虚诞/垂涎狼藉/枕藉 D禅院/坐禅店肆/肄业招聘/驰骋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A项,chn/zhn,p/b,zhu/chu;B项,qin/qin,qin/yn,lio;C项,ch,dn/xin,j/ji;D项,chn,s/y,pn/chng。答案:A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我

2、一个人看着车窗外,这是我第一次来传说中的深圳。这个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蜚声国际的大都市,正值晚上8点夜生活开始的时候,走在街上劲爆的音乐纷至沓来。但是这一切的繁华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我听不懂他们的讲话,我记不清错综复杂的道路。A望其项背 B蜚声 C纷至沓来 D错综复杂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望其项背”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B项,“蜚声”闻名于。C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不合语境。D项,“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答案:C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0多年来,赵广军“生命热线”累计志愿服务5万多小时,

3、接访求助个案14570例,帮助千千万万的失足青少年扶回正路。B离开文化的浸润和文明修养的增强,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苍白和空虚,内心极度焦虑,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变得紧张了。C各地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新路子,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D根据社科院调查数据显示,事业单位人员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高,其次就是离退休人员,农民工的家庭幸福感指数最低。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结合混乱,应是“帮助走回正路”或“把扶回正路”。B项,搭配不当,应为“文明修养的提高”。D项,句式杂糅,应是“根据社科院最新调查数据”或“社科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答案:C4把

4、下列4句话填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杨朱的贵我人格,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锋芒毕露,正义在胸平和公正,循规蹈矩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各种代表人物的人格特点。答案: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

5、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留侯世家)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

6、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顾:回头看B不复见旦日 旦日:

7、第二天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若:假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A项,若:第二人称代词,你。答案: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乃为装遣荆轲 B常从人寄食饮张良是时从沛公C直堕其履圯下吾其还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介词,为,替,给/动词,准备,打点。B项,都为动词,跟随,跟从。C项,代词,他的/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词,还是。D项,介词,用/动词,认为。答案:B7下列句子中,与“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8、A是寡人之过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B项为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其他句和例句皆为判断句。答案:B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C项,原文为“母怒曰:吾哀王孙而进食。”答案:C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_答

9、案:张良于是认为这件事很奇怪,经常反复诵读它(太公兵法)。(“因”“异”“之”各1分)(2)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3分)_答案:在这时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孰”“蒲伏”“俯出跨下”各1分)(3)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4分)_答案:有一个老人,穿着褐色的衣服,到了张良站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老父”“衣”“褐”“堕其履圯下”各1分)参考译文张良很悠闲地信步走到下邳的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褐色的衣服。到了张良站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回头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子取来。”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年纪

10、大的缘故,强忍着,下去取了鞋来。老人说:“为我穿上鞋。”张良已经为他取了鞋子,于是直着身子跪下为他穿上。老人用脚接受(张良为他穿鞋),笑着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用眼看着老父离去。老人离去一里左右,又返回来,说:“小子值得教育啊!五天后天亮时和我(在这里)相会。”张良于是认为这很奇怪,跪下说:“好的。”五日后天亮时,张良前往,老人已经先行离去了,生气地说:“和老人约定了时间,却比老人后到,为什么?”就离去了。说:“五天后早上再来!”五天后,张良在夜还未过半时就去了,有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个就可以作为皇上的老师了!十年后,就能兴盛。十三年后,你来济北

11、见我,谷城山下黄石就是我在的地方。”于是就离开了,没有其他的话,张良第二天不再见到他。看他的书,是太公兵法。张良于是认为这件事很奇怪,经常反复诵读它。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做好早饭后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衣物。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

12、:“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人,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里在这时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在这时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1)这两首

13、诗都是咏史诗,各自对项羽乌江自刎一事发表了看法。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4分)_(2)你认为江东子弟能否跟随项羽卷土重来?简要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_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的能力。题乌江亭是晚唐杜牧的七言绝句。杜牧于公元841年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失败自刎之处。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惋惜他负气自刎,使如日中天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诗中暗寓讽刺之意。乌江亭是王安石针对杜牧的题乌江亭而作,表达了自己对项羽失败的看法。王安石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因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答案:(1)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