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中化学 3.3 金属晶体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605203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高中化学 3.3 金属晶体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2015高中化学 3.3 金属晶体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2015高中化学 3.3 金属晶体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2015高中化学 3.3 金属晶体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高中化学 3.3 金属晶体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高中化学 3.3 金属晶体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晶体1.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A.脱落价电子后的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脱落了价电子的金属离子与脱落的价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金属原子与价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在金属晶体中,原子间以金属键相互结合,金属键的本质是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将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而形成金属晶体。实际上也就是靠脱落下来的价电子与其中的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答案:C2.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C.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

2、块金属D.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有关解析: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金属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共用;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既存在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也存在金属阳离子之间及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固体形成都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答案:B3.下列物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的是()A.Na、Mg、AlB.Na、Rb、CsC.Mg、Na、KD.铝、硅铝合金、单晶硅解析:金属键的强弱与原子半径及价电子数有关,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

3、越多,金属键越强,A、B、C中只有A组熔点依次升高;合金的熔点应比单组分都低,D错。故选A。答案:A4.不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的是()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锈蚀性解析: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它决定了金属晶体的一些性质,可以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但不能解释其化学性质,例如锈蚀性。答案:D5.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熔点:LiNaCuAlFeC.密度:NaMgAlD.空间利用率: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解析:同主族的金属单质,原子序数越大,熔点越低,这是因为它们的价电子数相同,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

4、,金属键逐渐减弱,所以A选项不对;Na、Mg、Al是同周期的金属单质,密度逐渐增大,故C项错误;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空间利用率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52%,体心立方堆积68%,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均为74%,因此D项错误;常用的金属导体中,导电性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再次是铝、铁,所以B选项正确。答案:B6.关于金属性质和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金属一般具有银白色光泽,是物理性质,与金属键没有关系B.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共享了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形成了“电子气”,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所以金属易导电C.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是因为自由电

5、子在受热后,加快了运动速度,自由电子通过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传递了能量D.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层可以滑动而不破坏金属键解析:金属具有金属光泽是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吸收了可见光,又把各种波长的光大部分再发射出来,因而金属一般显银白色光泽;金属导电性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导热性是自由电子受热后,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传递能量;良好的延展性是由于金属晶体中原子层能够滑动,但此时金属键未被破坏。答案:A7.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O2、I2、HgCO、Al、SiO2Na、K、RbNa、Mg、AlA.B.C.D.解析:中Hg在常温

6、下为液态,而I2为固态,故错;中SiO2为原子晶体,其熔点最高,CO是分子晶体,其熔点最低,故正确;中Na、K、Rb价电子数相同,其阳离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键依次减弱,熔点逐渐降低,故错;中Na、Mg、Al价电子数依次增多,离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键依次增强,熔点逐渐升高,故正确。答案:D8.关于金属晶体的六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晶胞是六棱柱B.晶胞是平行六面体C.每个晶胞中含4个原子D.每个晶胞中含17个原子解析:金属晶体的六方最密堆积结构形式的晶胞是六棱柱的平行六面体,有8个顶点和1个内部原子,晶胞中绝对占有2个原子。答案:B9.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

7、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如图(a)(b)(c)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A.321B.1184C.984D.21149解析:本题考查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用均摊法计算。晶胞(a)中所含原子=12+2+3=6,晶胞(b)中所含原子=8+6=4,晶胞(c)中所含原子=8+1=2。答案:A10.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的晶体是()A.金属晶体B.原子晶体C.离子晶体D.分子晶体解析: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不存在离子,所以不能选择B、D两项;离子晶体的构成粒子是阴离子和阳离子,C项也不符合题意;金属晶体的构成粒子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阴离子,因此应该选择A项

8、。答案:A11.下列关于四种金属堆积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和图4为非密置层堆积,图2和图3为密置层堆积B.图1图4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C.图1图4每个晶胞所含有原子数分别为1、2、2、4D.图1图4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分别为52%、68%、74%、74%解析:图1、图2为非密置层堆积,图3、图4为密置层堆积,A项错误;图1图4分别是简单立方堆积、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和六方最密堆积,B项错误;图1图4每个晶胞所含有的原子数(利用均摊法计算)分别为1、2、4、2,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12.(双选)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9、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金属晶体形式存在B.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因形变而消失C.钙的熔点高于钾D.温度越高,金属的导电性越好解析:常温下,Hg为液态,A项错误;因为金属键无方向性,故金属键在一定范围内不因形变而消失,B项正确;钙的金属键强于钾,故熔点高于钾,C项正确;温度升高,金属的导电性减弱,D项错误。答案:BC13.判断下列晶体类型。(1)SiI4:熔点120.5 ,沸点271.5 ,易水解,为。(2)硼:熔点2 300 ,沸点2 550 ,硬度大,为。(3)硒:熔点217 ,沸点685 ,溶于氯仿,为。(4)锑:熔点630.74 ,沸点1 750 ,导电,

10、为。解析:(1)SiI4为低熔点化合物,为分子晶体;(2)晶体硼熔点高,硬度大,是典型的原子晶体;(3)硒易溶于CHCl3,为分子晶体;(4)固体导电为金属晶体。答案:(1)分子晶体(2)原子晶体(3)分子晶体(4)金属晶体14.Mn、Fe均为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两元素的部分电离能(I)数据列于下表:元素MnFeI1717759I21 5091 561I33 2482 957回答下列问题:(1)Mn元素价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为,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2)Fe原子或离子外围有较多能量相近的空轨道而能与一些分子或离子形

11、成配合物,则与Fe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应具备的条件是。(3)三氯化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282 ,沸点315 ,在300 以上易升华。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据此判断三氯化铁晶体为晶体。(4)金属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下图所示。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Fe原子个数之比为。解析:(2)可以利用教材知识直接得出;(3)是利用晶体性质对晶体类型的判定,比较简单;(4)是对晶体中原子分摊的考查,在面心立方中,铁原子数为8+6=4个,体心立方中铁原子数为8+1=2个,所以个数比为21。答案:(1)3d54s2由Mn2+转化为Mn3+时,3d

12、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或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2)具有孤电子对(3)分子(4)2115.(1)如图甲所示为二维平面晶体示意图,所表示的化学式为AX3的是。甲(2)图乙为一个金属铜的晶胞,请完成以下各题。乙该晶胞“实际”拥有的铜原子数是个。该晶胞称为。(填序号)A.六方晶胞B.体心立方晶胞C.面心立方晶胞此晶胞立方体的边长为a cm,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金属铜的密度为 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用a、表示)。解析:(1)由图甲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数可以求得a、b中两类原子数之比分别为12、13,求出化学式分别为AX2、AX3,故答案为b。(2)用“切割分摊法”:8+6=4;面心立方晶胞;64=a3,NA=。答案:(1)b(2)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