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14851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近代亚非国家的改革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温馨提示:本套题共4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30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 (25分)2014黄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3年9月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欧罗巴洲政俗总论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

2、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政府对待“考察记述”的态度。(15分)(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在遭受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开展的,但最终的结果不同。请简要分析其结果不同的原因。(10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角度入手分析。第(2)问从两国改革措施方面,结合民众对改革的支持与否分析不同结果的原因。答案:(1)特征:追求高质量生活、立足勤劳致富和过于追求私利;上层

3、人士的民主参政意识浓厚。态度: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制定和颁布1889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2)阿里改革措施不力,发展工业面临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困境;改革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引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动摇了其统治;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改革旨在加强封建统治和对外军事扩张。日本明治维新前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 向西方学习比较深入,且结合本国国情加以深化,改革措施有力适当,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2. (25分)2014湖北武昌高三

4、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的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清朝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 “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的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清朝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点五元。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摘编自香港记者

5、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材料二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原因。(1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民族危机)、经济(洋务运动)、思想(向西方学习)、教育(教育改革)等角度分析。第(2)问,注意多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的信息,从国别、译书类别两个角度分析特点。“原因”注意分别从中日两国的相关因素分析。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向

6、西方学习,西学传入中国;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进行教育改革以自救。(2)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的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原因: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洋务运动破产;向日本学习,挽救民族危机。3. (25分)2014湖北重点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山东、河北、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在这一年(1904年)间,都陆陆续续设置了阅报社。这些阅报社很多都设在寺庙等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另外茶馆也往往陈列各种报纸供人观阅,或者就根本改成阅报处。许多阅报处附设半日学堂,教人识字。1905年成立的北京西城阅报社成立之初的报刊有:中国白话报十六册湖南俗话报新白话

7、童子世界启蒙画报以及京津等处各报。天津邓善沽镇的士绅到附近大小各村遍贴白话报。北京市第五高等小学教员常静仁,开了一间朝阳阅报社河北新河县的高魁斗,家境小康,但有感于时局危艰,乃节衣缩食,在城内设立了一间阅报社直隶房山县县令毕承缃联合地方士绅组织了一所官绅合立阅报处北京一照相馆老板王子贞就地经营阅报社。摘编自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材料二大抵开通民智之难,莫难于使之自愿。故强迫不可也,劝导无效也,使之自愿之道,殊无过于广设阅报社。 大公报(1910年4月2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阅报社的特点。(13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阅报社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12分

8、)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从分布省份和报馆设置两个角度分析“特点”。第(2)问,根据阅报社的特点以及材料一中“有感于时局危艰”、材料二中“开通民智”以及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即可作答。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主要设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报刊主要是白话报和通俗读物;开设阅报社的人群有知识分子、平民、官员、士绅和商人等。(2)原因:沿海省份经济发达;戊戌变法的社会启蒙作用;民族危机加剧;为了启蒙下层民众。4. (25分)2014江苏南通高三二模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

9、,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励众志。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二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10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1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戊戌变法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心态”依

10、据材料“臣累上书”“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即可看出当时维新人士要求迅速变革、全面变革的心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原因”可以材料二中“同志太孤”作为思维的突破口。第(2)问,理解“同志太孤”意思是变法遭到顽固派破坏,“原因”是使顽固派的既得利益遭到损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损害顽固派既得利益的措施即可。“启示”综合上述材料和设问,从吸取的教训入手回答。答案:(1)心态:迅速变革;全面变革。社会背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原因: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守旧势力十分强大。(2)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启示: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