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14106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优课堂】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广东十校联考)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答案】DA项说明的是电灯的使用。B项说明的是报刊业的兴起。C项说明的是服饰的变革,男女平等的趋势。而D项的广州十三行在清初就已经开放,不能反映出晚清时期的新风尚,符合题意。2(2014江门调研)蔡元培先生1889年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婚礼之前从未谋面。第二次婚姻前

2、,1900年蔡元培写下一份征婚启事,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蔡元培先生两次婚姻的变化反映了()A新式婚姻习俗在中国已成主流B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C近代西方婚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D政府对婚姻习俗引导有方【答案】B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是奉父母之命的婚姻,第二次是新式的、较自由的婚姻,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日益解放,故选B项。但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婚姻习俗的引导,也不能反映出新式婚姻习俗在中国已成主流、西方婚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故排除A、C、D项。3(2015湛江普高测试)观察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穿着,从中可以推断出民国时期着装的特征是()A呆板保守,讲究等级B新旧并存,中西合璧C追

3、新慕异,抛弃传统D强调斗争,突出革命【答案】B从材料中的图片可知既有传统的旗袍大褂,也有西服洋装,还有改良后体现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可以推断出民国时期着装的特征是中西合璧,新旧并存,故选B项,排除A、C、D项。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答案】B“1913年”是关键信息,正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二年,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故选B项。而A、C、D项的事件分别发生于1881年、1926年、1918年,故均排除。5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

4、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答案】B由“男子陈志愿”“男女同意”可见,当时婚姻重视男女当事人的意愿,故选B项。6(2015茂名模拟)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 B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C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答案】D题干中歌谣的意思是,上海潮流更新换代很快,乡下小姑娘好不容易学到

5、了,却已经不再流行了。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引领全国时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小姑娘学到的时候,潮流已经变了,说明变化快,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乡下小姑娘拼命学上海样,说明城乡差距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歌谣并未讽刺所有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7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C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D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答案】D跪拜体现了等级,握手意味着平等,两者间的替代关系实质上反映了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被认可,故选D项。8辛亥革命前,男子没有发辫会被

6、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男子留辫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这一现象的变化不能说明 ()A政治革命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B国人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习俗C民众的民主共和意识有所增强D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变化【答案】B辛亥革命后剪辫子与推翻了清政府有关,并不是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习俗,所以选B项。9(2015广东百校联考)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答案】

7、D结合材料提及的时间和地点可以看出,汽车作为出行工具只是个别现象,“主要出行工具”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上海交通是否日益便利发达,应该通过与以前的对比看出来,材料信息单一,无法说明问题,故排除B项;“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的说法没有提供比较例证,难以说明问题,故排除C项;从材料“以乘汽车为豪”“少年男女同乘一车”,可以看到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出现给社会消费观念和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故选D项。10(2015增城调研)近代上海人的衣着出行有了巨大变化,“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不分贵贱,出必乘舆”。据此我们可知()A近代上海人打破了以往在消费领域中的等级尊卑观念B近代上海人已无贵贱

8、之分C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近代上海人生活富足【答案】A从“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不分贵贱,出必乘舆”可以看出,近代上海人在衣着出行消费领域中打破了以往的等级尊卑观念,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近代上海人的衣着出行变化,不能说明近代上海人已无贵贱之分,故B项错误;近代上海人的衣着出行有了巨大变化,但仍保留传统特色,说其生活习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说近代上海人生活富足,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1(2015达州诊断)读下表:清末“新政”时期报刊杂志的出版发行情况统计类别总量创办主体及数量主要刊行地区及数量报刊167(官办)12(民办)155(上海)65(

9、东京)71杂志84(官办)9(民办)75(上海)46(东京)34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已经实现了出版自由 B百姓精神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C出版业发展与近代化进程相关 D知识界接受了日本近代化模式【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当时处于清朝专制统治下,不可能实现出版自由,故A项错误;报刊业的出现,反映百姓生活出现变化,但不是根本性变化,故B项错误;报刊业的出现与近代化进程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知识界接受了日本近代化模式,故D项错误。121908年4月3日申报这样报道:“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仪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史料说明了()A国民政府建立后,南京

10、和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C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答案】C1908年,民国尚未建立,故排除A、D项。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中国交通工具事业的近代化已开始,故排除B项。材料“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仪式”说明,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

11、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助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1)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12、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10分)(3)据材料一、材料三,指出两位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6分)(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的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

13、自由总是相对的。【解析】本题主要从近现代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第(1)问,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我离婚了,我自由了”等概括得出。第(2)问,提取材料中“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以此为突破口,概括经济基础的变化,由此总结家庭关系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要以材料给出的时间“1950年”为突破口,概括材料得出。第(3)问,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事件、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答题应围绕“婚姻自由”这一主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

14、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材料二“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的网民。材料三2011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

15、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6分)(2)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3)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案】(1)原因: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主要目的:宣传革新主张,唤醒民众。(2)变化: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主要原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的解放;电视和互联网的资讯与娱乐功能的优越性等。(3)原因: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社会上个人追求成功、成名意识的提升;大众媒体生存的竞争;娱乐活动的不断创新;刘谦和小沈阳演出的平民化,贴近了大众的娱乐心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