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押题练 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90982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押题练 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押题练 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押题练 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押题练 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押题练 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押题练 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押题练 文言文阅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李謩唐卢肇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蒙笼,微风拂浪,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

2、以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乃换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无吝惜否

3、?”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乃散。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候之。至则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竟不知其所去。【注】 入破:唐朝大曲一般有十多遍,可以分为三段,即散序、中序、破。前两段音乐舒缓,只歌不舞,“破”的第一遍为“入破”,入破后丝鼓合鸣,节奏急促,舞者开始入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更:交替,轮换。B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 举:提拔,推举。C公如是,是轻薄 轻薄:轻视,鄙薄。D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 进:献上。答案B

4、举:考中科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日晚方记得秦以攻取之外B独孤生乃无一言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C仿佛如有鬼神之来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D竟不知其所去 某所,而母立于兹答案CC.取独;A.介词,因为/介词,凭借;B.副词,却/副词,于是,就;D.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名词,处所,地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宫廷乐师李謩的演奏独步天下,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他遇到了身怀绝技却不为人知的独孤生,懂得了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的道理。B小说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艺术手法,以“宾”衬“主”,以高衬高,用不同凡响的李謩,衬托出独

5、孤生的神妙超绝。C作者善于创造意境,营造了一个与音乐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湖光山色的描摹或渲染气氛,或烘托演技,写景写人,情景相生。D为了突出独孤生这一人物形象,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用响遏行云、吹裂笛子来刻画他演技的高超,用听众的反应来突出演奏艺术的震撼力,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答案D错在“把着力点放在对他的笛声的描摹上”。为了突出独孤生技艺的高超,作者没有笨拙地继续描述他更高妙的笛声,而是让他指出李謩吹奏中有夷乐,并断定李謩师事龟兹人,还指出李謩演奏的失误,更“神机妙算”断定李謩的笛子都不管用。最后才描述独孤生的笛声。4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遂 吹 声

6、发 入 云 四 座 震 栗 李 生 蹙 踖 不 敢 动 至 第 十 三 叠 揭 示 谬 误 之 处 敬 伏 将 拜答案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栗/李生蹙踖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3分)译文: _(2)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4分)译文: _答案(1) 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在偏远的乡村,很少进城,对音乐之类,全都一窍不通。(2)你也算是吹得很好的了,然而,笛声中掺有夷人的声调,莫非你有龟兹一带的朋友?【参考译文】李謩是唐朝开元年间教坊里的首席吹笛手,近代没有人能超过他。

7、一次,他有事请假到越州。公家、私人轮流宴请他,以便欣赏他的神妙本领。当时,有十位新中的进士寄居在州里,他们都有家产,于是凑足了二千文钱,准备在镜湖聚会,邀请李謩在湖上吹笛,想要欣赏他的风彩,尤其警人神智。因为钱多人少,就相约各带一位客人。其中有一个参加聚会的人,到了晚上才想起这事,没有时间去请别人。他的邻居是个独居者,年龄很大了,长久住在乡下,不懂人情世故,有几间茅屋,乡人都他称为“独孤丈”。于是就带着他赴会。到了聚会的地方,只见碧波万顷,景物都非常奇特。李謩以手拂笛,游船慢慢地划向湖心。此时,云雾淡淡,草木茂盛,微风吹拂着水浪,波澜陡起。李謩捧笛吹奏,笛声开始响起后,云散雾收,水面和草木阴森

8、森的,仿佛有鬼神降临。船上的宾客都赞叹不已,都认为天上的音乐也比不过他的笛声。独孤老丈却一言未发,在场的人都很不高兴。李謩认为他轻视自己,也非常怨愤。过了好一会儿,才又静思吹奏一曲,曲调更加奇妙超凡,在座的宾客无不赞赏惊骇。独孤老丈还是一言不发。请他来的人深感羞愧后悔,对众人说:“独孤老丈常年独居在偏远的乡村,很少进城,对音乐之类,全都一窍不通。”在座的一起责备独孤老丈,老丈依然不语,只是微微一笑而已。李謩问道:“你一言不发,是轻视鄙薄,抑或是一位高人?”独孤老丈这才缓缓地说:“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音乐呢?”独孤老人说:“请你试着吹一首凉州吧。”一曲终了,独孤老丈说:“你也算是吹得很好的了,然而,

9、笛声中掺有夷人的声调,莫非你有龟兹一带的朋友?”李謩大吃一惊,起身叩拜说:“老先生乃神奇少有之人,我不知天高地厚,我的老师确实是龟兹人。”独孤老丈又说:“当吹到凉州第十三叠时误入水调,你知道吗?”李謩说:“我愚钝蒙昧,实在不知道哇。”独孤老丈于是取笛欲吹。李謩连忙换了一支笛子,用袖子拂试后递给独孤老丈。独孤老丈看了看,说:“这些笛子都不中用,用的人都是些粗通吹笛的人。”于是又换了一支,说:“这支笛子吹到入破时要破裂的,你不会舍不得吧?”李謩说:“不敢。”于是他就吹了起来。笛声响起,直入云霄,四座震惊,李謩恭恭敬敬、惭愧不安地站那儿一动也不敢动。吹到第十三叠,独孤老丈给李謩指出他刚才吹错的地方,

10、李謩敬重佩服地要拜谢。待到入破,笛子就破裂了,无法吹完全曲了。李謩拜了又拜,众人折服,于是散去。第二天早晨,李謩和与会的宾客一起前去看望独孤老丈。到那儿一看,只有茅屋尚在,独孤老丈不见了。知道这事的越州人四处寻找他,最终谁也不知他的去向。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战国论 明李贽余读战国策而知刘子政之陋也。夫春秋之后为战国。既为战国之时,则自有战国之策。盖与时推移,其道必尔。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况三王之世欤!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盖是时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礼乐征伐之权以号令诸侯,故诸侯有不令者,方伯、连帅率诸侯以讨之,相与尊天子而协同盟,然

11、后天下之势复合于一。此如父母卧病不能事事,群小构争,莫可禁阻,中有贤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名为兄弟,而其实则父母也。虽若侵父母之权,而实父母赖之以安,兄弟赖之以和,左右童仆诸人赖之以立,则有劳于厥家大矣。弟仲相桓,所谓首任其事者也。从此五霸迭兴,更相雄长,夹辅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虫,迟迟复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则安得不遂为战国而致谋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势不至混一,故不止矣。 刘子政当西汉之末造,感王室之将毁。徒知羡三王之盛,而不知战国之宜,其见固已左矣,彼鲍、吴者

12、,生于宋、元之季,闻见塞胸,仁义盈耳,区区褒贬,何足齿及!乃曾子固自负不少者也, 咸谓其文章本于六经 矣,乃讥向自信之不笃,邪说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鲍与吴亦鲁、卫之人矣。 【注】 刘子政: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战国策的编订者,有着“尊王贱霸”(尊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轻春秋战国之霸业)的历史观。鲍:鲍彪,宋代学者,曾校注战国策;吴,吴师道,元代学者,曾重校战国策。曾子固:曾巩,宋代学者,著有元丰类稿。6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知刘子政之陋也陋:浅薄。B则有劳于厥家大矣 厥:其,这个。C当西汉之末造 造:时期。D而不知战国之宜 宜:

13、应该。答案D宜,时宜。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五霸何以独盛于春秋也苟以天下之大B而其实则父母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徒知羡三王之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区区褒贬,何足齿及 其间旦暮闻何物答案AA.“以”都翻译为“凭”,介词;B.则,副词,“是”;副词,“却”;C.“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D.“何”,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什么。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第二段结合春秋特定的历史背景,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肯定了管仲在历史推进中起到的独特作用,突破了传统的褒“王道”贬“霸道”史观。B文章虽然

14、是对战国的历史发表看法,其实包含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是对明代盛行的纲常名教和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有力的批判和回击。C作者批判了汉代刘向、宋代曾巩以“三王之治”否定“战国之宜”的观点,明确提出从三王五霸到战国、到秦的统一,是一个“与时推移,其道必尔”的必然发展趋势。D本文见解大胆,构思精巧,论证严密,文字犀利深刻,长于分析,表现了作者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勇气。答案C宋代曾巩有误,是刘向的观点。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诸 侯 又 不 能 为 五 霸 之 事 者 于 是 有 志 在 吞 周 心 图 混 一 如 齐 宣 之 所 欲 为 者 焉 晋 氏 为 三 吕 氏 为 田 诸 侯 亦 莫 之 正 也答案诸侯又不能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图混一/如齐宣之所欲为者焉/晋氏为三/吕氏为田/诸侯亦莫之正也。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3分)译文: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