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廉江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4

xiao****19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1.50KB
约10页
文档ID:85851800
广东省廉江市第三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1/10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单元课考点内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指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它们之间的关系哲学与其他(具体)学科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注入时代精神真正的哲学就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哲学的作用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课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不是辩证关系】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说局限性: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所理解的“物质”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前进了一步,但它仍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它具有三大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唯心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产生——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主题(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什么是物质?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静止? 什么是规律?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3、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根本性质基本不变……空间位置相对不变4、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物质和运动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和离开了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坚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1)意识对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 】: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的指导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方法论】 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现实中常见词汇:因地制宜、根据——、从——出发等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唯物主义认识论︼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①客观物质性:实践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的客观性决定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什么是真理?最基本属性是什么?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原理内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