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生物6月份百题精练(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0938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三生物6月份百题精练(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高三生物6月份百题精练(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年高三生物6月份百题精练(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年高三生物6月份百题精练(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高三生物6月份百题精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三生物6月份百题精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6月份百题精练(1)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人体内稳态维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B. 二氧化碳、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消耗葡萄糖增多使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无明显变化2.下图中不能正确反映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交换关系的是( )3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4柯萨奇病

2、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 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 C. 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 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5.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而分享了诺贝尔奖。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激发T

3、细胞应答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C.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D.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6.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中,它的释放需要和高尔基体等参与 B.由图中构成一个突触,其中为突触后膜 C.突触后膜上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7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递质肌肉或腺体 B胚芽鞘尖端生长素胚芽鞘尖端下部 C雌蛾性外激素同种雄蛾 D小肠黏膜促胰液素胰岛8.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 ) A. 都

4、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B.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 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D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9.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调节表现为拮抗作用C.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 D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10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大鼠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如下:若干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2组。对甲组大鼠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滴注等量的09% NaCl溶液,从滴注开始测定2h内大鼠的耗氧量并记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5、) A预计甲、乙两组大鼠平均耗氧量为甲乙B实验时甲乙两组应选用同性别大鼠 C实验设计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D本实验的给药方式不可用饲喂法代替静脉注射11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A神经冲动在和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C受损时,刺激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12如图是人体对体温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过程均会加强B寒冷刺激时,与激素分泌量增多,促进产热C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D人体对体温调节时骨骼肌的活动也受传出神经支配13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

6、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原因之一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14激素之间作用相同,使作用效果加强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对人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关系的激素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A B C D15.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点传导到e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点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16.图中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

7、常见的一种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它通过血液的运输,与受体结合,作用于靶细胞B.若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有可能是肝细胞,激酶激活细胞的功能是肝糖原分解C.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是甲状腺激素17.下图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 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 A. 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 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C. 甲状腺细胞,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D.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A抗利尿激素18.软栆猕猴桃果实

8、釆摘后,置于常温下贮藏,所测得果实内的ABA(脱落酸)及其它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所发生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果实硬度的变化与ABA的含量成正相关B.乙烯的释放可有效促进果实的软化,加快果实的成熟C.第六天猕猴桃果实呼吸强度骤然下降,此后又迅速升高,此变化可延长果实贮藏时间D.软栆猕猴桃果实的成熟过程只受ABA、乙烯两种激素的调节19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B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C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实验的测

9、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20.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2至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21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C图中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

10、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2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23. 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趋湿的特性B图示装置为吸虫器,适于采集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C金属筛网可以用多层纱布代替,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可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或放

11、置湿棉花24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伴随物质循环流动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25.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小生态瓶,要想较长时间保持着稳态,一定要做到的是 ()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要搭配合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满足动物对氧气和养料的需要动物产生的CO2能够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瓶底应放一些鹅卵石A B C D参考答案1-5ACBDB 6-10CDACD 11-15ACCAC 16-20CCBBD 21-25CCD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