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练习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0841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练习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练习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练习 人民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春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练习 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2014乐山一中)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并简要翻译其大意说明的是多人集体在田地耕种的情形,A、B、D

2、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依据。2(2014西安一中)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应是()A耦犁B曲辕犁 C翻车D水排【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辕有越”、“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田器”等可知描述的是曲辕犁。故应选B。3(2014宜春)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地区由于易涝影响农业生产的弊端,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一种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一事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A广泛使用铁器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D自然灾害严重【答案】C【解析】从材

3、料“克服低洼易涝所造成的危害”“治水与治田相结合”可以判断B不正确;材料所述为自然环境的危害,并非自然灾害严重,故D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广泛使用铁器,排除A;塘坝圩田系统本身就说明了南方农业的先进,这是一种水利工程,反映了精耕细作,故正确答案为C。4(2014铁人中学)我国自古就有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写春联的习俗。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

4、善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得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所以选B。5(2014盐城期中)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出现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6(2014海南中学高一期中) 东汉南阳太

5、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缫丝B灌溉C制瓷D冶铁【答案】D【解析】“造作水排,铸为农器”是说水排用于制造农器,属于冶铁业;“ 用力少,见功多”是说水排是利用水力运转,节省人力,而非用于灌溉,B不对,A是丝织业,C是制瓷业,都与题干不符,因此选D。7(2014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C生产技术的完善性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答案】D【解

6、析】本题以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关键信息: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故选D。8(2014铁人中学)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答案】B【解析】从材料“左传鲁宣公十五年”判断是春秋时期,此时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

7、“私田”相对称。公田是井田制下的土地制度所以土地归周王所有,受田者世代使用,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故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不对的。9(2014南昌二中期中)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答案】B【解析】根据“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时间为汉代以后,首先排除A项;这项制度实施的标准是“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因此正确选项为B。10(2014

8、浏阳一中)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表明他主张()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核心信息即可,根据材料“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可知其主张在保持原来的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抑制过分的土地兼并。其他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根据。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9、莫非王臣。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摘自国语晋语九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4)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答案】(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2)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先

10、是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而成为私田。到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3)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4)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了。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2010年8月18日,新余绣娘加班加点赶绣出的国内首套牛郎织女“夏绣邮票”面世,与真品邮票相媲美,将被中国邮政博物馆收藏。牛郎

11、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西汉晁错论贵粟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2)材料二和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牛耕技术。(2)材料三。其主要观点: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3)古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