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0407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提能专训2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能专训(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4福建文综)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答案:C解析:在春天祭祀先农坛,反映出明清时期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以农立国、维护传统农耕经济的治国理念,故C项符合题意。2(2014福建文综)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答案:D

2、解析:材料只是描述了关东与上海之间贸易发展的状况,并未涉及政府的商业政策,也未说明经商者的身份,不能得出抑商政策已经改变的结论,故D项符合题意。3(2014济南市调研)据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自然经济占主导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发达ABCD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可知,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故正确;材料“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

3、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正确。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4(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以前,国内市场上外国货物较少,但外国银钱的使用较多。这说明中国进口商品较少而出口商品较多,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5(2014长春市一调)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

4、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对盐铁实行政府控制,官营盐铁促进了相关手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B项与材料无关,C项是三国时期的,D项是材料现象的结果。6(2014长春市一调)“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

5、到基本解决B宋代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时代要求,带来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宋代采用“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从而出现“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的结果说明,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故选D项。土地兼并问题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宋代并未予以解决,A项错误。宋代经济发展不属于土地兼并的结果,土地兼并不能解决农业不景气问题,B项错误。土地兼并会带来阶级矛盾激化,因此不能保证宋代长治久安,C项错误。7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

6、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反映了牛耕成本较高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吴郡(苏州)农民耕田不用牛而用人力,原因在于养牛成本太高、容易被盗、病死等不如人力方便。这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题意,故选D项。“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8(2014郑州市质检一)据食货志记载,“真

7、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一界而换之”。文中货币的主要功能是()A交易 B汇兑 C增值 D储备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才产生材料中“患蜀人铁钱重”的现象,故而“设质剂之法”。由此可知,当时货币的主要职能是用于交换,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当时货币的职能,错误。9(2014海口市调研)宋代瓷器创作多以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为原型,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工装饰,把“窑变”作为一种追求。当时瓷艺创作体现出的特点是()A创作随心 B无为而治C崇尚自然 D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材料“以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

8、为原型,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工装饰”反映出,当时制瓷艺术崇尚自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崇尚自然是古代制瓷业创作的明显特点与追求,故选C项。A、B、D三项不是古代制瓷业创作的特点,与题意无关。10(2014咸阳市一模)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今澳门),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留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

9、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答案:A解析:材料中清初官员认为外国人居住在澳门,他们在广东和中国人的贸易已经存在多年,后来进入省城广州市,造成了很大变故,所以禁止;现在应该仿效明朝禁止外国商人进入省城的范例,还是只允许他们在澳门贸易即可,说明清初仍然实行明末的闭关自守政策,因此选择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与题意信息矛盾;D项只能体现材料的部分信息。11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有()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10、展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概括材料可了解到,罗定山区冶铁的炉场规模大,分工细。判断各选项,均正确,中“雇工经营”从材料中得不出来。12(2014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答案:D13(2014东北三省四市等值诊断)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11、)农业税 非农业税997年2 408.11 567.71021年2 641.23 874.01077年2 021.35 117.2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商鞅变法直到清朝,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反映了农业税的变化,但并未减少,故B项错误;北宋的财政由于冗官、冗兵及长年的岁币造成困难,故C项错误。14(2014河南省洛阳统考)唐代开元占经中提道:“五谷生、长日种者多实,以老、死日种者无实,又难生,以忌日种之一人不食”,“麦

12、生于酉,疾于卯,长于辰,老于午,死于巳,恶于戌,忌于子。”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 B中国古代农学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C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多 D中国古典科技侧重于对经验的总结答案:B解析:材料中把农作物生长与天干地支相联系,根据题意正确选项为B项。15(2014湖南省六校联考)“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兴盛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出现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后“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

13、镇的繁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描述了丝绸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商人活动频繁,商品经济活跃的情况。从材料“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分析属于市镇繁荣的景象,应选D项。材料中没有限制“市”的信息,排除A项。唐代,在州县城以外的水陆交通要道,或关津驿站所在之地形成的集市,称草市,材料中没有反映相关现象,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叙述坊市突破空间限制的例子,排除C项。16(2014湖北八校联考)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金布律要求:“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对以上记录认识准确的是()A秦朝的经济法规简

14、略粗疏,轻罪重刑 B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C统一度量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 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到了秦律对于“为器同物者”(即手工业)和“买卖往来”(即商业买卖)的规范,故D项正确。17(2014河南洛阳统考)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 田主 康海多 租田人 张文信 知见人 翟寅武、白六洛、赵胡单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 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答案:D解析:材料只涉及到敦煌地区的土地租佃,故A项错在“全国”;汉朝时,农耕经济即在全国推广,与题目的“唐代初期”不符,故B项错;均田制彻底废弃于唐代中期以后,与题目的“唐代初期”不符,故C项错;依据“若租价不了罚”“若不得田佃者罚”,可知蕴含着契约意识,故D项符合题意。18(2014陕西省高三质检)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