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80308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届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届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届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届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届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专题训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15分)(2014景德镇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种民族主义共同推动政治领袖和军方走向战争。一是小国的民族主义,尤其是巴尔干地区被统治的少数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是引发战争的直接原因。哈布斯堡帝国占据的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尼亚人组成各种地下团体,有时候采取恐怖主义手段。例如,引发一战的“萨拉热窝事件”,就是塞尔维亚黑手党以恐怖手段刺杀奥国皇储。二是大国的民族主义德国统一后,社会各阶层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媒体大肆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等,其主题是德意志人是最优秀民族,注定对世界

2、起到支配作用。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政府有意培养,学者也著书立说加以解读,正当化这种疯狂的自命不凡,这是后来纳粹在德国崛起的思想基础。材料二1894年法俄缔结同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抗三国同盟。1904年英法缔结协定,意在共同对抗德国。1907年英俄缔约,也是为了对付德国。英俄协定,标志着三国协约的建立和欧洲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这种军事同盟的一大特点就是互相绑架,一旦有事便骑虎难下。同盟国有了举动或者争端,不管是不是正义,不管是否与本国有切身利益关系,都要挺身而出,甚至进行军事动员和出兵作战。可悲的是,这种由训练有素的外交官使出浑身解数搞出的外交安排,成为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原

3、因,就是当时普遍来说,外交活动的宗旨不是为了维护和平,而是为了本国的最大利益,甚至是为了以邻为壑和规划战争。事实证明,这种错误理念主导下的外交,注定造就灾难。摘自王江雨狂热民族主义的悲剧(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6分)(2)材料一、二所反映的问题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9分)2(15分)(2014青岛自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材料二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方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

4、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15分)(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字数在120字左右。)3(15分)(2014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35年3月,德国宣布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第一个中立法案(1935年8月通过)1935年10月,意大利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第二个中立法案(1936年2月通过)1936年3月,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5、1936年底,“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第三个中立法案(1937年4月通过)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德国占领苏台德区。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9月,德国入侵并占领波兰。第四个中立法案(1939年11月通过)(1)据材料分析美国不断通过中立法案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8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美国最终彻底放弃中立政策的事件是什么?有何影响?(7分)4(15分)(2014德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

6、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势力。材料二(按:以下是德国驻英大使对法外交部的报告)我今天拜会艾登(时任英外交大臣)他就个别问题做了如下的声明:他告诉了法国,对奥地利问题,意大利比英国关心得多。而且英国人民也已认识到: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但他们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以上两段材料均摘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1)材料一中德国外交官向希特勒报告说法国的总理和财政部长对当时中欧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它给后来法国带来了什么影响?(9分)(2)从材

7、料二中可以看出英、法、意正在做什么?德、意、奥间更紧密的联系预示了什么?(6分)5(15分)(2014临沂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材料二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

8、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1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异同。(7分)(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试再举一例加以说明。(8分)6.(15分)(2014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4月,罗斯福就授意自己的亲信雷斯特戴维斯写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该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

9、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确定苏联战后的战略目标,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二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伟大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摘编自1947年3月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1)据材料一

10、,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战略目标,据此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6分)(2)据材料一、二,概括杜鲁门与罗斯福对苏战略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7(15分)(2014河南三市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先后下令实施“火箭行动”计划和“滚雷”计划,对北越进行持续轰炸,派遣3 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作战,美国地面部队开始大规模进入越南南方作战。越南战争由“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在出兵援越的策略上,中国以派出防空、铁道、国防工程、筑路等支援部队形式介入战争,而且不公开宣布,并将支援部队的军事行动限制在越南北方。至1968年3月止,中国先后入

11、越的部队共23个支队32万余人,其中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而美国明知中国在大规模援越,中国支援部队在越南北方执行军事任务,也不予公开点破。 三八线与十七度线朝战和越战期间中美信息沟通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中美两国在越南问题上的不同表现。(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采取“有限援越”和美国明知实情却不“公开点破”的原因。(8分)8(15分)(2014锦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回顾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运动,二战使得制约与控制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

12、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我们应该看到,导致战争与维护和平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和平与世界的公正平等,都是不可分割的,而恰恰在这些方面,世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1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1)虽然制约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但人类距离普遍、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运动发生的重大转折,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应当

13、追求的和平理念。(7分)答案1(1)原因:极端民族主义的推动;错误的外交理念;军事同盟的绑架。(2)启示:不可放任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外交行为的根本宗旨应当是维护和平;理性处理国家同盟关系;要珍爱和平的价值,不可轻易言战。2要点: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结果:交涉无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应充分肯定。3(1)原因:法西斯势力不断加强对外扩张,国际关系紧张。美国不愿卷入国际事务,致力于改善国内问题。影响: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战争的爆发。(2)事件:珍珠港事件(或

14、日本偷袭珍珠港)。影响:使世界战争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也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4(1)态度:迎合德国在中欧的要求。原因:慑于德国法西斯的淫威,法国实施绥靖政策。影响:二战开战后,法国沦为德国的阶下囚。(2)做:正在满足德国希特勒的胃口,支持德国吞并奥地利。预示: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二战即将爆发。5(1)同:失败的一方都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异:中途岛海战规模更大,双方兵力对比更加悬殊;中途岛海战中出现了航母战斗群,在争夺制海权的同时也争夺制空权。(2)举例: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说明:战术上,日军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取得重大胜利;但战略上,日本的行动把强大的美国拖入二战,客观上

15、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加速了日本的失败。(例子和说明只要能符合题意即可)6(1)目标:美国:建立世界霸权;苏联: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势力和影响。影响: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2)不同:罗斯福:与苏联合作,谋求世界霸权;杜鲁门:公开与苏联对抗,遏制共产主义,夺取世界霸权。原因:罗斯福认为,苏联在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战后为取得美国的大量援助以重建经济,是会愿意继续合作的,他企图通过合作,软化苏联,达到美称霸的目的;而杜鲁门认为,美国不可能通过与苏联合作,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7(1)表现:美国直接进行军事干预;中国以后勤援助的形式介入,避免直接参战。(2)中国:国内正准备集中力量开展“文化大革命”;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逐渐成为头号威胁。美国:吸取朝鲜战争教训不愿意与中国直接为敌。8(1)原因:局部战争、军备竞赛从没停止过;核武器的存在与发展;国际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的肆虐。(2)转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理念:发展中的和平、民主下的和平以及公正的和平。-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