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786015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 (2014大庆铁人学校考前模拟)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答案】D 2. (2014湖北孝感五月摸底)(25分)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启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

2、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

3、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0分)(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

4、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7分)【答案】答案:(1)实行上计考察;设立刺史作为监察官监察地方;开展临时性突击考评;依据不同的考评结果对官员予以赏罚(每点2分,共8分)。(2)政府高度重视;以法律规范监察机制;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每点2分,共10分)(3)进步之处:中国汉唐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腐败。(3分)。英国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监察效果突出。(4分)3.(2014徐州信息卷)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

5、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是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的选拔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了丞相制度走向解体【答案】A 4(2014山东日照一中二模) “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答案】C 5. (2014山东实验中学三模)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区别最大的是A中央机

6、构的设置 B地方制度 C皇帝权力 D根本目的【答案】B 6. (2014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二学期5月月考)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 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答案】B 7. (2014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二学期5月月考)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

7、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答案】B 8(2014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二学期5月月考)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科举制度的实行 城市商业的繁荣 印刷技术的应用 中外交流的扩大A B C D【答案】 A9.(2014太原五中高三5月月考)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

8、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答案】C 10.(2014太原五中高三5月月考)(25分)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

9、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3)根据材料

10、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8分)(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4分)。参考答案;11(2014湖南长沙二模)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A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B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C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D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

11、行宽刑仁政 【答案】C 12. (2014湖南长沙二模)图1为大运河的开凿,下列选项与之所起的历史作用最接近的是:(图1)A隋朝创立科举制B唐朝设立节度使C隋唐确立完善三省六部制D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答案】A 13(2014广东中山一中模拟)在清代,“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渎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这主要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培养社会读书风气 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C把选官权力集中在中央手中 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答案】B14. (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

12、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然日月。”孙中山在此强调了科举制A.因不合时宜而需要废除 B.是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C.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D.考试的内容应该改革【答案】B 15. (2014武汉二中二模) 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藩镇节度使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答案】C 16. (2014武汉二中二模)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

13、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D弱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答案】A 17. (2014重庆考前模拟卷)“(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时“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兵、户、刑、礼等再房分理有关政务。根据上述材料,唐代前期的“政事堂”A始终都是二省议事机关 B促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答案】D 18. (2014重庆考前模拟卷)(30分)认识时代精神既是走进历史也是关注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凤,州共贯也。”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材料二 1916年6月4日,天津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维持国货歌:洋货好,洋货好,每年进口四万万,雪白银子不见了。洋货好,洋货好,中国立场立不住,穷人遍地怎样了。洋货好,洋货好,漏卮不塞国将亡,高丽前车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