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3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3848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3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3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3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3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3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3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第3讲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课件 湘教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自然资源概述 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3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分类的相对性,重点提示 物质和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足以下两点:一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二是用于生产和生活。例如,汽油、棉花、电能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闪电不能用于生产生活,故其都不属于自然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自然灾害的概念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类型:按成因与发生过程,

2、大致分为 、气象灾害、 、海洋灾害等。 3主要特征:复杂性、 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五、自然灾害的危害,2我国的自然灾害: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 灾害危害程度较大。 重点提示 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是判断某个事件是否成为灾害的必要条件;致灾因子属于自然过程是某个事件是否成为自然灾害的另一个必备条件。,地质地貌灾害,生物灾害,周期,地震,六、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原因,人为: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3)我国暴雨的特点: 。 重点提示 (1)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北旱

3、南涝。 (2)分析某流域多洪涝灾害特点时,主要从下列角度进行:开始早晚、持续时间、来势、洪峰次数、水位高低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能源的利用,1能源的分类 (1)按照能源资源形成的来源分类,(2)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3)按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类,2几种能源的比较,3.我国能源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 浪费严重,能源短缺;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产生的原因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

4、足;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要量迅速增加(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3)解决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1(2012年百校联盟文综)读东北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及风电站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有效风能密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小 B有效风能密度受地形的影响较大 C黑龙江省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小 D风电站与城市的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 (2)甲

5、、乙两地已建风电站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甲、乙两地风能资源贫乏 B甲、乙两地常规能源供应充足 C甲、乙两地是主要的耕作业区 D甲、乙两地风电设备制造技术落后,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有效风能密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而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域因受地形影响,有效风能密度较低。第(2)题,甲、乙两地分别位于辽河平原、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风电站的建设要占用大片的土地,与粮食生产对耕地的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 答案:(1)B (2)C,洪灾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1洪灾的成因 根据洪灾的定义,洪灾的形成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短时间大量“来水”,二是无足够空间“容水”,三是无法

6、及时“去水”。其中“来水”多与自然因素有关,而“容水”、“去水”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1)造成短时间大量“来水”的原因 如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汛期长,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上中游干支流同时大量汇水。而淮河流域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无足够空间“容水”的原因 流域中下游无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或湖泊数量少、容积小,如长江中下游因围湖造田、上游滥伐森林造成下游泥沙淤积等原因造成湖泊萎缩;淮河下游少湖泊,围湖造田等,使洪水无处容纳,造成漫溢或溃堤。,(3)无法及时“去水”的原因,如长江中游荆江段河道弯曲造成水流不畅;黄河夺淮后淤塞淮河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

7、去了入海口;淮河下游地势低平;长江、淮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泄洪能力降低,造成两流域容易发生洪灾。,2洪灾的防治 结合造成洪灾的原因,对洪灾的防治主要针对“容水”和“去水”过程,采取如下措施: (1)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2)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 (3)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4)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5)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特别提示 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

8、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2(2012年百校联盟模拟)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下图为我国洪涝灾害风险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全国洪涝灾害风险区主要分布在_。 (2)试说明图示洪涝灾害风险区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3)如何有效预防洪涝灾害?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第(2)题,我国洪涝风险区空间分布的成因应从自然、人为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河流中下游平原 (2)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河流沿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口、经济密度大。 (3

9、)加强监测;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例1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2)题。(双选),(1)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 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地区干旱程度高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

10、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命题立意 本题组考查考生对等值线的判读能力,同时考查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年干旱旬数等值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并且有12、8等高值、低值中心。第(2)题,图中等值线的变化是各地降水量的差异造成的,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有季风、地形等。地凸向高值区,根据“凸高为低”的原理,说明是年干旱旬数的低值区,因为该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地处在背风坡,降水少,干旱程度高于地;地也处在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 (1)AD (2)AD,例2 (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

11、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命题立意 本题组考查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知识,考查读图分析和对比分析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看出四省能源生产结构以原煤、原油为主,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比重小,故A、B错误。以原煤和原油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会排放大量的CO2和SO2等气体,不利

12、于减排温室气体,会加重酸雨危害,故C正确。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为四川省,为黑龙江省,为甘肃省,为河北省,四川省因处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但同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水能开发利用受到限制,故选D项。 答案 (1)C (2)D,材料一 2011年8月26日以来,受强降雨影响,安徽省沿淮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给淮南、蚌埠、宿州等地造成严重损失。 材料二 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 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

13、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灌河、淠河,均发源于大别山。北岸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颍河、涡河、新汴河、沭河等。下图为淮河主要水系图。,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 2防治洪水的措施。,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洪灾多发的原因。 (2)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建议? 【解析】 第(1)题,注意题干要求,是从“自然”角度分析淮河洪灾多发的原因。第(2)题,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1)支流多,汇水区域广;洪泽湖周边地势低平,而下游泥沙淤积,导致地势较高,排水不畅;河道弯曲;夏季降水过于集中。 (2)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上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

14、利用洼地修筑畜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退耕还湖,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一、选择题 (2012年黄冈模拟)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主要基础。读下表,完成12题。,1.表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方式和效率产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增大 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资源的不断变化 D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2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强 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C在农业文明阶段,人地矛盾突出 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 解析

15、:第1题,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大大提高。第2题,农业文明阶段,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工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较突出。 答案:1.B 2.B,下图为世界泥石流多发区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有关图中a、b两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地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 Ba地气候大陆性强,降雨变率大 Cb地春夏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量 Da、b两地冬季气温低,地表结冰 4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因为非洲总体降水较亚、欧两洲少,但c地由

16、于受某种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判断该种风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形成原因分别是( ) A1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7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1月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7月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解析:第3题,图中a、b两地纬度相对较高,冬季气温低,地表结冰,水体流动受阻,这是泥石流发生的阻碍条件。第4题,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导致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给c地带来降水。 答案:3.D 4.D,(2012年百校联盟模拟)据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约有60家营业的高尔夫球场,这些球场每年要消耗4 000万吨水,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城市一年的生活用水。而这些高尔夫球场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地下水。一个占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