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兰亭集序》课件(1) 语文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3553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兰亭集序》课件(1) 语文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兰亭集序》课件(1) 语文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兰亭集序》课件(1) 语文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兰亭集序》课件(1) 语文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兰亭集序》课件(1) 语文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兰亭集序》课件(1) 语文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兰亭集序》课件(1) 语文版必修3(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首兰亭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景,微风扇轻航。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像,安复觉彭殇。 -谢安兰亭诗 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郎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王羲之兰亭诗,出绍兴市区,沿着山阴路(古之“山阴 道”)向西南而行,经13公里之路程,来到兰渚山下,一个如今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的书法圣地兰亭就展现在面前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时于此又设过驿亭,“兰亭”一名便由此而生。,“君民碑” “父子碑” “祖孙碑” 兰亭三绝,过鹅池边的三折石桥,绕过土阜,便到了 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块,上刻“兰亭”二 字,

2、为清康熙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 抚摸而稍平,因此这碑被称为“君民碑”。,文 革中,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 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 尾, “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君民碑,相传王羲之当年在会稽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在书 写“鹅池”两字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 旨送到,他只好搁笔去跪接圣旨,他儿子王献 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这两 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 名的“父子碑”。,父子碑,右军祠后面是“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 双重,原为木结构建筑,五十年代倒塌, 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 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

3、为我国最大的 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 集序,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一 首七律兰亭即事。祖孙两位皇帝的作品刻 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这在国内绝无 仅有,说它是国宝并不为过。,祖孙碑,有关“序跋”,“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

4、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

5、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一,世说新语雅量: “郗(ch)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晋书王羲之传: “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6、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二,何法盛晋中兴书: “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关于王羲之的逸闻之三,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阴道士的好鹅。按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写的是道德经。,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

7、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幽会,流觞曲水图,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流觞曲水,古之“曲水流觞”处,当年王羲之邀集41位友人举行曲水流觞的地方。曲水全长30余米,想当年,王羲之与名士们列坐在曲水两旁,装有酒的杯子(称之为“觞”)在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飘流,由于水流曲折,觞时流时停,按规定,觞停止在谁的面前,谁就得赋诗,否则就要罚酒。这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雅兴,令人神往不己。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

8、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兰亭集序书法帖,多音字:癸丑(gu) 会稽(kui j) 修禊事也(x) 感慨系之(x) 曾不知老之将至(z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取”) 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乐,痛,悲,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 稽山阴之兰亭

9、,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都,都,长,映衬,kui,有德有才的人,引之以之为. 之,指水.以为,作为,弦乐器和管乐器,此处指音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 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指饮酒和赋诗,能够,深情,此日,指三月三日,结构助词,定语结构的标志,可以,尽,的确,实在,表判断语气词,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全都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

10、这地方有崇山峻岭,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环绕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繁多的物类,用来舒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来极尽耳目视听的乐趣,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第一自然段,共有三层意思。 “永和九年,少长咸集”为第一层,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第二层“此地有崇山峻岭,亦足以畅叙幽情”共两句话,前一句写兰亭美景,后一句写士大夫的行为。 景虽美,若阴雨晦冥,便大煞风景,所以第三层便水到渠成:“是日也信可乐也。”这一层也是两句话,第一句写天气的

11、美好,第二句写人们的行为和主观感受。,人众,时美,事趣,兴雅,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地胜,信可乐也,情真,乐,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地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兴雅: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理清背诵思路: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

12、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地”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要求: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毕生奇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集会盛况,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事由,修禊,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物,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信 可 乐 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

13、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有人将自己的心事在一室之内坦诚畅谈,有人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事物之中,无拘无束地生活,人们对于接触到的事物,暂时归属于自己而感到高兴,就高兴地自我满足起来,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况修短随

14、 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待到他们,从前,喜欢的事物,动怀,长短. 此处指人的寿命,造化,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

15、痛心啊!,第一层“夫人之相与放浪形骸之外”。“夫”字为抒发感慨的标志。作者从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入手,把人们的交往分成两种形态:静态(内向)和动态(外向)。 作者意在以此为切入点,引出第二层的感慨。“虽趣舍万殊岂不痛哉!”,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岂不痛哉!,痛什么 ?!,岂不痛哉,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人生百年 乐境易逝 生命短促 感慨万千,喜爱某物时,厌倦该物时,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

16、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回顾由喜到厌的过程时,面临死亡时,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好花不常开”,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这种“痛“是痛什么?,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 作者从不同处世形态的共性“情”“怀”出发,抒发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夫人之相与,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