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2课时 统计图表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3061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2课时 统计图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届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2课时 统计图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届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2课时 统计图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届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2课时 统计图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届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2课时 统计图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2课时 统计图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中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1第2课时 统计图表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一 图像系统,第二课时 统计图表,一、统计图表分类,二、坐标图的判读,1二维坐标图:即直角坐标,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这一种应该说是最简单的一种,也好识别,但要注意横、纵坐标不唯一时的切换。 2三维坐标图: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如图1、图2所示:,阅读三角形坐标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1)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2)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2、,而不可能大于或小于100%。 (3)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是三项,而不像其他构成图要素可以任意增减。 (4)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向上延伸方向也必然一致,而不是既可以向右上方,又可以向左上方。,3.多维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且有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张图上绘制而成。如图3土壤的成分组成,图4气候的气温、降水资料,图5风频玫瑰图等。,对于风频玫瑰图这一特殊的坐标而言,我们要弄懂它的绘制原理,在此基础上也就不难看懂了。它是在一个八方位(或更多)坐标图中加上气象资料绘制而成的,坐标中心点的风频概率为0,风频曲线离中心点越远说明风频越大。一般而言,要能读出一个地方的最

3、大风频和最小风频,以此结合有关城市和工业布局知识。例如:在图5中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该市的西南方向的郊外,以免对城市产生大气污染。,结构图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判读: 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仔细看图例或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项目,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各要素的比例及其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 2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三、结构图的判读技巧,判读关联图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搞清楚该图的中心思想,把握图的核心,认真读懂图意,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2根据图中信息所对应的知识进行联

4、想,把相关知识在头脑中过一遍,并使其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 3做这类题时,先把联系最紧密的,自己觉得最好填的先填出来,剩余越少就越好选了。 4解答后进行验证,以确保判断的正确。,四、关联图的判读技巧,1地理分布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1)分析其分布的一般规律、成因及特点。 (2)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上。,五、模式图的判读技巧,例如:读“世界气候模式图”可以看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北纬3040大陆西岸,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那么只要在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方都可能会有这种气候的分布。我们应该在世界地图中熟悉一些典型的

5、地区,比如:地中海沿岸、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非洲南端的西海岸(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珀斯)、南美洲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等。,2地理过程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理过程模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从图中获取答题的信息。 (2)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就是在读图了解图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整理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解读表格题,最关键的是要灵活运用表格中的数字,从数字中找出表格欲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规律,切不可被表格中众多的数据所迷惑。 一般而言,解读表格题,要能解释或说明

6、表格中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要注意以下要点: 1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 表格题中虽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六、表格的分析技巧,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认识上作定性分析。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

7、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发展思维。,例:(2011浙江卷)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地形平坦;距河流1km范围内。图1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km2(该区面积共16km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1)(2)题。,(1)图2是四幅“河流” 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B,A B C D,(2)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

8、图3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A,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丙,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条件为距河流1km范围内,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同一小方格内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按材料要求可以判断出河流流经的方格都为1,而河流经过某些方格的交点处以1km为半径画圆,可以得知某些方格虽然没有河流经过,但是大部分面积距离河流1km范围内,这些方格也算1。将图1中河流空间资料图进行编码,可得,B项正确。,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条件为地形平坦,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同一小方格内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按上题原理将图1中的地

9、形空间资料图进行编码,可得下图。题干中要求“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需将图2中的与下图进行叠加,叠加后可得图3中的甲和乙都为“1”,符合要求,A项正确。,该组试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实际应用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绘图分析(图形转换)的能力,难度系数不高。试题材料较新颖,考查了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知识基础应用性强,需要灵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图层叠加原理,是一组设计优秀的实践探究试题,属近年高考的新题型。,变式训练:(2011江苏卷)图1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2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项选择),(1)20

1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BC,(2)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地增加,AC,解析: 第(1)题,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一直在下降,逐渐趋于平稳,且面积一直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2002年2003年线段斜率最大,所以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2003年2007年间各线段的斜率不等,所以减少幅度不同。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土地面积增加前二位的是林地和建设用地,所以第(2)题选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