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5 第1讲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2971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5 第1讲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5 第1讲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5 第1讲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5 第1讲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5 第1讲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5 第1讲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专题5 第1讲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课件 新人教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世界:20世纪以来世界文明的演进,专题五,第1讲 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1945),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国际共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俄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深刻影响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2年高考可能考查对十月革命背景、特点、具体事件、影响的理解;联系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史实,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异同)。,(1)掌握十月革命的过程、特点、影响;理解十月革命过程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实质及影响,如二月

2、革命、四月提纲等。 (2)复习俄国十月革命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如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归纳十月革命道路的特点及重大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十月革命胜利有怎样的意义?,【提示】事件: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起义、全俄苏维埃代表会议、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意义:(1)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做主”的美好愿望;,(2)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3)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俄国十月革命有哪些特点?,【提示】(革命道路:它走的是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是由俄国的国情决定的。 革命理论: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胜利,证明了列宁关于“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和“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正确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革命过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手段: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从十月革命的全

4、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解析】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国家中,但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里面,故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时俄国资本主义不发达,A、C、D项说法错误。答案B。,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对于理解现代中国特色

5、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部分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等。从命题方式上看,注重把苏联不同时期的改革作纵向比较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作比较。2012年高考有可能从经济模式的调整这一角度考查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分析苏联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比较中国、苏联改革的成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曲折发展问题。,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哪些不同?,【提示】,斯大林模

6、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提示】特点:(1)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2)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4)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评价:(1)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斯大林创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2)它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在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3)它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经济管理过死过严;(4)它造成了诸多严重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日渐突出,成为苏联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7、,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 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 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左材料:“到所有一切生产粮食和燃料的区域去”,干什么?收集余粮;右面材料:“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答案A。,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

8、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模式;罗斯福新政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2012年高考可能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意义,特别是链接现代史上几种经济模式,考查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评价等能力;还可以从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角度,考查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及其经验教训。,罗斯福新政,(1)掌握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和影响。(2)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理解20世纪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必然性,理解其新的特点及深远影响。,(3)分析自由放任

9、和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形成和运用的背景,理解生产关系只有不断调整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性。(4)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将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作一对比,由此认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提示】(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禁止黄金买卖、增发钞票、成立联邦储备银行。(2)恢复工农业生产。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署、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工业复兴署,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

10、最高和最低工资。,(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大力举办公共工程。(4)保护劳工权利。国会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赋予工人及工人组织更大的自由;国会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高和最低工资,不得使用16岁以下的童工。(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罗斯福新政实施时,曾有美国人说这是法西斯主义,也有美国人说这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请结合“新政”措施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述。,【提示】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及对社会生活的

11、干预与控制,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未改变。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罗斯福新政不是社会主义。新政措施中虽有减少失业工人人数,规定工人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等内容。这只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相反它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解析】“机遇”是指调整政策、发展的机会,结合大危机的背景和罗斯福新政的实践,答案C。,【例

12、1】 (2011江苏历史)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解析】 C。由题干中的“新政”期间,确定应选择新政的措施。A项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思想相违背;B项是二战后才会出现的;D项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答案C。,【方法技巧点拨】识破选择题备选项中的陷阱添枝加叶 “添枝加叶”原来是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是指命题者在题干或题肢中增加一

13、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 解答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题肢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然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任何”、“一定”、“都”等具有绝对性的字词,一定要仔细推敲,慎重选择。,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性质、措施 易混易错分析:分不清两大事件的性质,混淆革命措施。 辨析:相同点: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背景都是大规模战争,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易混易错点,不同点: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十月革命是在

14、以列宁为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完成的。巴黎公社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只有无产阶级孤军奋战;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有自己的同盟军农村的广大农民。革命胜利后的措施不同:巴黎公社没有立即向全国进军,革命局限于巴黎一个城市;十月革命后,对各种反动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进行斗争,迅速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例2】(2011广东)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15、解析】 D。根据时间及评论的对象是阶级斗争,排除A、B、C。答案D。,【方法技巧点拨】 识破选择题备选项中的陷阱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原意是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相反的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例3】(2011福建)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

16、】 B。本题以漫画作为载体,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图一“美国所患的病的根源,就是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图二“还拥有世界上最悲惨的贫民窟”可以反映出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图三的“600万头猪被杀”等可以明显看出生产严重过剩。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物价下跌,百姓因购买力有限,无力购买商品,通货膨胀严重的具体表现是物价上涨,显然与当时的社会状况不符合。答案B。,【方法技巧点拨】识破选择题备选项中的陷阱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原意是回答的不是所问的问题。在历史高考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作干扰。 解答这类题目,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或没有直接联系的题肢,即使其本身的说法再正确也不能选。,【背景材料】新华网巴黎2011年4月7日专电:巴黎市政府近日举办主题为“1871,起义之都巴黎”的展览,以纪念世界上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