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张中丞传》后叙精品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0562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张中丞传》后叙精品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张中丞传》后叙精品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张中丞传》后叙精品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张中丞传》后叙精品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张中丞传》后叙精品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张中丞传》后叙精品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张中丞传》后叙精品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中丞传 后叙 韩 愈,学习目标 1、明确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古代文学家韩愈。 2、辨识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认识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是叙事与议论并重,从整体上把握前半议论与后半记叙之间的分工和内在联系。 4、能概括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简要分析文中三个正面人物的相互映衬作用。 5、通过学习,体会张巡和南霁云慷慨激昂、忠勇坚贞的形象,学习许远宽厚磊落的人格品性。,【知识链接】 1、文体知识认识“传记文学” (1)传记文学的概念 它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人物生平及个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2)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 所记人物和事件应有历史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

2、 所记事件应相对完整,着意表现传主的个性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时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艺术加工。,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有昌黎先生文集,背景介绍 唐隶宗至德二年(公元57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匕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

3、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反对藩镇作乱的散文名作。,题解 (1)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末进士。安禄山反,张巡起兵抗击,同睢阳(今河南商丘)太守许远共同守护睢阳,被拜为御史中丞,故称其张中丞。 (2)“序”是文章体裁

4、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基础过关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具食与乐(yu) 矢著(zhu)其上砖半箭 须髯(rn)若神 因乱抽他帙(zh)以试 嵩将诣(y)州讼理 贼语(y)以国亡主灭,(1)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者:助词,附在别的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短语。译“所要孝忠的是国家与君主罢了”。 (2)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宁能:怎么。之:助词,用在主语和

5、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卒:副词,最终。译“怎么能料到别人最终不来救援呢”。 (3)此矢所以志也 所以:用来的。志:通“识”作标记。译“这支箭就是用来作标记的”。,2、语言知识(一),特殊句式: (1)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这句既是状语后置句,又是省略句,应该是“疑之畏死而于贼辞服”。译“怀疑他(许远)害怕死而向敌人说了屈服的话”。 (2)何为久读此: 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前置,应该是“为何久读此”。译“为什么总读这本书呢”。 (3)为所杀: 为所:固定句式,表示被动。译“被武人杀害”,2、语言知识(二),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词、特殊句式) 然尚恨有阙者 然

6、而我尚为其有缺失而遗憾。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而敌人告诉他们国家已灭亡,皇帝已不存在,许远看到援兵未到,而敌人越来越多,一定会认为敌人的话是真实的。,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哪有城被敌人攻破后其部下皆死,而他自己一个人蒙受愧耻而屈辱求活? 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像张巡、许远所成就的功业,如此明显,还免不了受小人的诽谤,那么其他人又该如何说呢?,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第1段): 借评论李翰的张巡传,交代了本文写作的缘起。(引子) 第二部分(第2、3段): 为许远辩诬,展示许远宽厚磊落的人格品性。(议论为主) 第三部分

7、(第4、5段): 展开对英雄人物南霁云和张巡的轶事的描写。(叙事为主),2、第二段主要写了有关许远的四件事,请分条列出。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两问都要求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 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贼语以国亡主灭(诱降)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3、第三段中,作者为“分守不是睢阳失陷的主因,也不是许远的过失。”而辩论,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人之将死引绳而绝之 正反对比论证: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第二课时 1、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2、辨识

8、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认识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是叙事与议论并重,从整体上把握前半议论与后半记叙之间的分工和内在联系。 4、能概括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简要分析文中三个正面人物的相互映衬作用。 5、通过学习,体会张巡和南霁云慷慨激昂、忠勇坚贞的形象,学习许远宽厚磊落的人格品性。,基础过关 1、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词、特殊句式)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他又很喜欢南霁云的勇猛强壮,不接受南霁云求援请求,想强迫南霁云留下,他备办了佳肴和音乐,请南霁云入座。,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我纵然是想一个人吃,但道义上我不忍心;

9、纵然让我勉强吃,我也咽不下去。 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张巡写文章,拿起纸笔立刻就写,从来不打草稿。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于嵩将要到州衙去提出诉讼,被不法军人所杀害。,2、第四段写了南霁云的四件事,试概括。作者选用这四件事有什么作用?写南霁云这个人物对全文有何作用? (1)乞救于贺兰,被强留。断指不食。射矢明志。笑而就义。 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慷慨激昂、坚强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2)“借以烘托巡加倍义烈”(课文后面的资料信息),3、第五段写于嵩,看似闲笔,但对表现张巡的形象有很大的作用,你认为如何? “尽卷不错一字”、“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 的描写则

10、非常传神地刻划出了张巡博闻强记的一面。这些叙述的文字和议论部分相辅相成, 既深化了议论,又弥补了人物塑造缺乏立体感的缺憾,可谓一举两得。,归纳主题 本文热情地歌颂了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为国为民抗击安史叛军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批判了那些不顾国家人民安危,忌贤妒能,拥兵谋私的军阀,驳斥了那些小人造谣中伤的流言蜚语,抒发了自己对抗战英雄的崇敬之情,补叙了轶事,澄清了事实,伸张了正义。,艺术特色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神气流注,章法浑成。 例如:“远虽村若不及巡者,与巡死先后异耳”。这节文字主要对许远的高贵品质进行议论,但也附带叙述了许远开门纳巡,授之柄而处其下的事迹,把议论与叙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11、。,2、描写人物,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丰富饱满。 南霁云在贺兰宴会上说:“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三个“食”字,顿为两层,显得强调有力,加上两个“虽不”句式连用,将南霁云时刻挂念着围城中父老和同伴们的心理,赤诚报国,不图个人好处的品质,生动地刻画了出来。,3、衬托手法塑造人物 如: 南霁云的忠肝义胆,磊落胸怀和刚烈英武,以贺兰进明可耻的居心和卑劣的行径作反衬。 张巡就义时从容镇定,视死如归,也是由其部下的痛苦哀恸的表情来衬托的。“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的表现,衬托出南霁云拔刀断指行为的壮烈感人。,重难点问题及答案,1、谈谈本文的议

12、论与叙事并重的特色 本文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并重,前半部分侧重于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事迹。后半部分侧重于叙事,着重记叙了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张巡、许远的其他事迹。 2、本文前半部分是驳论,驳论时所用的论据和所采用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理作理论论据。(第3段) 对比论证,用“弃城而图存者”、“擅强兵坐而观者”作对比。(第4段) 3、概述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的性格特征。 张巡:具有从容镇定的气度,视死如归的品质,博闻强记的品格。 许远:具有宽厚谦和、为国让贤的崇高品质。 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4、分析本文的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

13、作用。 本文采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描写,张巡的超人记忆力和就义时的动作、语言描写,都是最精彩的片断。,当堂小测 翻译句子: (1)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1人到即将死亡的时候,他的五脏六腑一定有一个地方先得病。 (2)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2在这时放弃城池而求活命者。不能用一二来计算;拥有强大的军队而坐观成败的四周都是。 (3)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3他们坚守着一座城池,捍卫着整个天下,率领着千百名越战越少的士兵,抗击着日益增多的百万军队。,当堂小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嵩从小就追随张巡,并曾和他一起处在叛军的包围中。 B张巡平时不常读书,但记忆力过人,过目不忘,令于嵩赞叹。 C许远相貌慈善,宽厚待人,与张巡同年生,死时视死如归,镇定自若。 D于嵩在亳、宋的家产被人抢夺占有,他将到州里诉讼,被人杀害在亳、宋间。 ( C、“死时视死如归,镇定自若”是写张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