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0470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核心点一 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有发生和发展。这种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分布对应关系如图所示:,荒漠化不同于沙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沙漠化形成的营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核心点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干旱的成因 干

2、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它的形成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位置;二是地形。具体如下图所示:,2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由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由400 mm降至50 mm以下,由此引起自然景观和放牧牲畜的变化,经度地带性极为明显。,思维拓展 西北地区东西部自然景观的差异导致农牧业生产特点的差异,比较如下表:,核心点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

3、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这两方面可以看作荒漠化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并由此产生了导致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它们的关系可表示为如下图所示:,在不同的地区造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思维拓展 荒漠化的自然背景: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如下图所示:,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植被受损后又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植被

4、减少后,植被蒸腾减弱,致使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地面失去水的润泽,而蒸发因失去植被覆盖而得到加强,地面变得干燥;植被减少后,对雨后的地面径流失去阻滞作用,导致径流加强,下渗减弱,地面变得干燥。这样就会加剧荒漠化进程。,核心点四 荒漠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下表所示。,(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下表所示。,(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如图。,(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图。,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 沙漠的名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

5、,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图中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ABCD)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6、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例题: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从左图中看出,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

7、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10)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例题:读“我国沙尘暴分布地区及出现次数图”,回答下列问题。,(2)简要分析沙尘暴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广布;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少于200毫米)气候干旱;植被以

8、草原、荒漠为主;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人文地理环境: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集中 ;交通不便; 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 。,(2009海南地理T14、156分)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西北某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西北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和存在的环境问题。,【精析精讲】读图定位和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由图中

9、城镇变迁分析可知: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第2题,该区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植被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参考答案】1.B 2.B,(2009浙江文综T104分)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我国荒漠化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精析精讲】对荒漠化形成原因的准确把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于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10、风沙灾害较多,西北地区是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地区。中国南方荒漠化区,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优越;目前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会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 【参考答案】D,3.(2009宁夏文综T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植树造林、种草、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命题立意】本题以

11、西北某区域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精析精讲】准确定位和获取图中地理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根据干旱地区的划分标准,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到4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因而降水逐渐减少。第(2)题,为“自圆其说”的开放性命题。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恢复植被。,【参考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距海远近 (2)选。 选或。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

12、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注:选答或且理由充分合理即可得分),(2009江苏地理T21、226分)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双选)(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双选) ( )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命题立意】本题组以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及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为背景,主要考查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知

13、识的掌握情况。 【精析精讲】区域地图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该区域为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带,图示信息反映该区域沙漠广布,荒漠化问题严重。Q在沙漠地带,根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偏西风),多沙尘暴。P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故较Q地年降水量较多。第2题,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参考答案】1.AB 2.AC,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核心点一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

14、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光合作用的简单化学反应式: 6CO26H2O光能叶绿素C6H12O66O2 热带雨林具有强大的吐旧纳新的作用,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若雨林遭到破坏后,雨林中所积累的大量碳元素就会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其后果可想而知。,2热带雨林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森林在自然界中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又重新返回大气中,形成云雨。热带雨林在这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亚马孙流域降水量的大约50%是由该地区的雨林自身所产生的。整个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

15、,足见其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影响的重要。可把雨林的这种作用简单的用如下图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林蒸腾蒸发产生的水汽不仅是雨林地区成云致雨的水汽源地,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大气的水汽含量,可谓是“云雨的故乡”。若雨林被毁势必造成全球降水的变化。,3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1)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2)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这对人类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现代自然保

16、护的伦理学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这种尊重是一种道义承诺。自然界并不是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而存在。所有物种都有天赋的生存权利。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地球的生命长河中,人类只是一个后来者,其他许多生物没有人类可以照样生存,而人类离开其他生物则无法维持生命。,方法技巧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意思是: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另外还可用图所示。,核心点二 雨林的生态环境脆弱性 1雨林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背景条件 (1)群落生产力高。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生长旺盛,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是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