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琵琶行》课件 语文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69819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琵琶行》课件 语文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课件 语文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课件 语文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课件 语文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琵琶行》课件 语文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琵琶行》课件 语文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琵琶行》课件 语文版必修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琵琶行,孺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挽白居易联,作者简介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杜甫的有意识的继承者。 白居易,字乐天,因晚年居住在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做过太子少傅,后人因此称他为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在京做官期间他的诗大多是“为民请命”,利用诗歌讽刺那些达官贵人的贪污腐化以及现实社会的黑暗。这种风格的诗叫做讽喻诗。最有名的如卖炭翁。 而自从元和十年,掌权的达官贵人们

2、恼怒他的诗,借口把他贬为江州司马后白居易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琵琶行就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被贬不到一年的时候写下的一篇“感伤诗”。,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琵琶行 并序,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在序中交待了作诗的 和 。在叙述 的同时又概述了诗的内容。,时间,原因,原因,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

3、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题主,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

4、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典型乐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此句描写音乐的诗句堪称绝唱。诗人通过通俗新颖、生动恰切的比喻,不但能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读者对乐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受,可谓形象鲜明,韵味无穷;且乐声的富于变化,使人觉得这位“平生不得志

5、”的琵琶女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满腔的怨愤和哀愁。,典型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典型氛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

6、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第三段:江中听诉苦身世(分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过渡句由弹奏琵琶转入自述身世。 自言本是京城女秋月春风等闲度。 早年生活:奢华惬意 弟走从军阿姨死梦啼妆泪红阑干。 年长色衰:寂寞冷落 Q:前后两种处境的转变原因是什么? 弟走从军、阿姨身亡、年长色衰,诗的前半部分写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不矛盾 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 门庭若市 夕日欢笑 夜梦往事,年长色衰,孤守空船,今日辛酸,孤寂伤感,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

7、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过渡句承上(第二、第三段);启下(第五段) 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全文的主题句。作者与琵琶女的共同之处 我从去岁辞帝京呕哑嘲哳难为听。 表现诗人谪居江州后的凄凉生活和郁闷心情。 今夜闻君琵琶语为君翻作琵琶行 邀请琵琶

8、女再次演奏琵琶。,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都是从 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京都长安,典型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

9、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分层),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同情和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皆掩泣”比“悄无言”程度更深,表现了他们对两个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用设问句表现自己感伤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声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年长色衰:寂寞冷落。,琵琶行,独自弹琵琶,欣赏

10、琵琶,演奏琵琶,感叹世态,自述身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君翻作琵琶曲,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掩泣,诗人,琵琶女,送客闻琵琶,写作艺术,、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