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选修)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682672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选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15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选修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浆 组织液 淋巴 B血浆 组织液 淋巴C血浆 组织液 淋巴 D血浆 组织液 淋巴2、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A B C D3、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原因是( )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2、(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皮肤血管收缩 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汗腺分泌增多 汗液几乎不分泌 代谢活动增强A B C D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 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 B C D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8、分别刺激下图、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 )来源:gkstk.Co

3、m9、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A运动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听觉语言中枢 D视觉语言中枢10、下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11、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互拮抗的一组激素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12、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D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13、下列关于体液

4、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 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只有各种激素 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1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15、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来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细胞产生一种抗体16、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

5、细胞是(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17、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 B血友病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18、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 )A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B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C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D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19、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的茂密整齐,需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 C抑制向光性 D促进侧芽生长

6、20、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c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21、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A乙烯 B脱落酸 C赤霉素 D生长素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水平结构 D出生率23、某科技小组在

7、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 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24、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25、

8、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26、下面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2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群落水平分布都是均匀的 C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

9、象与地形有关28、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肯定要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29、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必须是生产者,原因是( ) A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 B生产者在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 C生产者的数量最多 D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30、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B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 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

10、循环利用 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31、右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A、B、C、D中的能量之和B信息传递仅发生在A、B、C、D之间C此图不能完整的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DB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一定比A营养级中的少.Com3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3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

11、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34、在基因工程中,切割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中,一般需使用( )A同种限制酶 B两种限制酶 C同种连接酶 D两种连接酶 第卷二 非选择题(共30分)36、(共7分)右图为某种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 _ 、_ _ 、_ _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 _ ,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 _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_ _ ,结果甲状腺增生。而胎来源:gkstk.Com儿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出生后可能会患有_ _ 。37、(共7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二)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 _ 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 _ 号装置。(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1)根据1号和_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