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下)探索篇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186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下)探索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下)探索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下)探索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下)探索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下)探索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下)探索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5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下)探索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五 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下)探索篇(考点15)一、地主阶级的救国主张和实践1洋务运动背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外国打交道过程中,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和主张原封不动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代表人物:A洋务派:a在中央有奕;b在地方上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B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内容:前期:A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比

2、较重要的近代军事企业有:a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b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d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局。后期:A以“求富”的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B规模较大的近代民用企业有:a李鸿章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b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举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破产及原因:破产: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原因:A客观原因: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B主观原因:a清政府

3、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b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c根本原因:洋务派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而彻底变革社会制度。评价:没有也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进步性表现:A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B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C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2清末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应当不属于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清末“新政”目的: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影响:A没有

4、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B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反抗。“预备立宪”目的: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内容:A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B下诏“预备仿行立宪”;C颁布钦定宪法大纲;D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实质:“预备立宪”实际上是一个骗局。影响:A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B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二、农民阶级的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创拜上帝会(拜上帝教),以传教为名,宣传发动起义。1844年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制造革命舆论。组织革命力量,逐步形成了洪秀全、

5、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六人领导核心,到1850年,拜上帝会成员超过万人。制定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的政策。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B没有真正实行的原因:a客观原因,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b主观原因: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制定改革内政和建

6、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目的:为振兴太平天国,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内容:A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B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C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D外交发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评价:A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C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

7、和要求,它根本没有实行。2义和团运动反洋教斗争的发展背景:近代西方传教士以传教为名,充当列强侵略中国的侦探和帮凶。斗争:A近代中国人民把反洋教作为反侵略的组成部分。B从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发展:A19世纪末,由于洋教遍布山东,教会活动猖狂,传教士肆意欺压百姓,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山东民众,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B最终由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兴起:A1898年秋,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在冠县蒋家庄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B“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a该口号具有爱国性质,

8、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b该口号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但容易使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带有笼统排外色彩。发展:A1899年秋,义和团的名称被普遍采用,反帝爱国运动发展到山东、直隶的许多州县。B义和团运动由单纯的反洋教斗争发展到反帝斗争。三、资产阶级的探索1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A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B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表现: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康、梁的维新思想早期的资

9、产阶级维新思想A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B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C主张:a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c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D意义: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康有为:A90年代初,在广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思想。B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C康有为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之大喷火”。梁启超:A在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B梁启超提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公车上书:1895年康

10、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强学会的成立成立学会学堂:A1895年在北京成立强学会;B谭嗣同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成立南学会。创办报刊:A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称中外记闻)、上海的时务报;B严复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论战双方: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论战内容: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论战实质: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论战作用:A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B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2资产阶级革命思

11、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兴中会的成立A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B革命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C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准备广州起义A1895年联络会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计划泄露,未成,陆皓东等牺牲。B孙中山称赞陆皓东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时间:1901年1905年主要报刊:上海苏报,东京游学译编,国闻报,两地成为宣传中心。代表人物: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总的思想是宣传推翻清政府,建立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

12、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成立时间 地点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1894年 檀香山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1904年 上海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1906年 武昌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背景:A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准备。B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建立:A时间:1905年;B地点:日本东京;C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D

1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E机关刊物:民报。意义:A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A概念: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B含义: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b“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C评价:a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b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A1906年12月,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联合萍乡、浏阳和醴陵的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