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检测 岳麓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0873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检测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检测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检测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检测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检测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检测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检测 岳麓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世纪20年代初期,列宁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为此,当时的苏俄政府()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粮食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义务交售制【解析】从题干材料看,列宁已经认识到余粮征集制的严重弊端,余粮征集制极大伤害了农民的利益,故当时的苏俄政府在政策上作了调整,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答案】B2(2009年南京调研)“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

2、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由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看,国家提出要改善农民生活,这体现了国家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苏俄新经济政策含有这方面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斯大林、戈尔巴乔夫都注重发展重工业,故可排除A、C、D。【答案】B3在斯大林时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被称为“橡皮图章”,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表现是()A党取代了政,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B高度集中的

3、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C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D党对新生政权的控制得以巩固【解析】本题在回答时一定重视题干中反映的现象,这种现象使苏维埃成了“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主要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以党代政”的特征。【答案】A4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R.R.Palmer)在世界现代史中说:“一个农业国要工业化,只要从农业中提取资金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进行类似的农业革命,不过这是在国家资助下进行的。”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进行的“农业革命”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 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C实行农业集体化 D交纳固定粮食税【解析】实行余粮征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扩大国营农场自

4、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交纳固定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A、B、D。根据题干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可以判断C正确。【答案】C5(2010年福州月考)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解析】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在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答案】C6(2010年山东济宁一中质检)“

5、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这个词用以概括苏联20世纪70年的历史,并且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D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斯大林模式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戈尔巴乔夫所说的话可以推断,戈尔巴乔夫正在偏离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其实质是在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7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综合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他执政

6、前期的改革侧重于()A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B重点放在农业领域而且初见成效C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D与美国的争霸侧重于科技的竞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是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答案】C81933年,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福斯特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美共有史以来的最高选票。当时,美国失业工人甚至到苏联驻美使馆排队领取签证。当时的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出现上述现象的关键因素是()A苏联经济建设成就与西方经济危机形成鲜明的对比B各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斗争增强了自身力量,扩大了自身影响C斯大林

7、模式是当时最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西方国家人民的认可【解析】材料叙述的现象发生在1933年,此时西方处在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而苏联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答案】A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A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经济迅速增长。而同期,西方正遭受大危

8、机的打击,各国为应对危机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答案】B10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中大约有七成是美国人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当时美国市民中流行的话语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消费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市场更加繁荣 B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C银行信贷发达 D汽车制造业得到发展【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市场的虚假繁荣,题目要求学生回答的是主要影响。这种市场的虚假繁荣事业来的主要影响是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答案】B11下列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场罕见的“大萧条”。图一反映了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因缺少食物而挨饿的情景,图二则反映了农场主们倾倒牛奶,不惜销毁商品的情景。

9、图二中的资本家那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太快了B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C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太丰富了D维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保证自身利益【解析】首先应明确资本家进行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高额利润,所以他们销毁这些产品的目的是维持商品的价格,以保证自身利益。【答案】D12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想说明这场危机()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所有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达四年,后果空前严重。尤其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试图

10、摆脱危机的做法导致危机进一步加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答案】D13(2009年华师附中期中)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儿歌反映的是()A工业革命使环境恶化B战争危机日益临近C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 D美国实施工业复兴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华尔街发出信号”指的是金融危机,由此可判断出儿歌反映的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答案】C14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将调整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意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

11、生。”其中“英明措施”在新政中指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 B实行国有化C稳定农产品价格 D以工代赈【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尽快结束现有失业”“不愿意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等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增加工人就业机会,因此,“英明措施”是指以工代赈。【答案】D15(2009年临沂质检)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斯大林、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国会议员的目的是()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

12、国经济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罗斯福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解析】根据“1933年”“独裁者正在成长”“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可以判断这位国会议员对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不满,他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D16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入再次分配给穷人”。从经济方面看,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在于()A缓和阶级矛盾,以稳定社会B缩小贫富分化,以扩大市场C减少富人的收入,以增加社会福利D以经济手段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解析】A为政治目的,应排除;D为本质,应排除;C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解。【答案】B17某学者为了研究一项课题,重点阅读了以下两本经济学

13、著作。你认为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政府干预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B市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殖民地经济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D殖民掠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解析】根据图片上的信息可以提出这两本经济学著作的作者分别是亚当斯密和凯恩斯,前者主张自由贸易和自由经营,后者强调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A只符合凯恩斯的经济主张,C、D与两者的经济理论无必然联系,只有B符合题意。【答案】B18(2009年中山市高三调研)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A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

14、道路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解析】材料表明,二战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答案】A19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社会制度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A BC D【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意国民经济的计划性,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对经济宏观管理,二是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缓和社会矛盾。【答案】D20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根据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B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经济发展缓慢C该图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D国家干预经济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析】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描述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滞胀”时期和“新经济”时期,从美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看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并从其发展趋势也可以看出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