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质量检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51680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高考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高考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高考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高考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质量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质 量 检 测(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可制作豆腐B清晨在密林中看到一缕缕光束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汇处,有沙洲形成解析: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制作豆腐,是利用了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的性质;清晨在密林中看到缕缕光束,是胶体(烟雾就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河水与海水的交汇处有沙洲形成,是因为河水是胶体,与海水(含有大量的盐,是电解质溶液)相遇发生胶体的聚沉;而C中Na2CO3溶液与FeCl3溶液相遇会

2、发生双水解反应答案:C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Ca2HCOOH=CaCO3H2OB溶液中NH4H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混合:NHHSO2OH=SONH3H2OH2OC过量的CO2通入NaAlO2溶液中:CO22H2OAlO=Al(OH)3HCOD硫化钠溶于水中:S2H2O=HSOH解析:A项,应为Ca22HCO2OH=CaCO3CO2H2O;B项,应为HSOOH=SOH2O;D项,应为S2H2OHSOH.答案:C3(2008重庆高考)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的溶液中:NH、K、ClO、ClB有SO存在的溶液

3、中:Na、Mg2、Ca2、IC有NO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Ba2、Fe2、BrD在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中:Na、S2、AlO、SO解析:A中为强酸性溶液,其中ClO会与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HClO而不能大量共存;B中CaSO4属于微溶物,故Ca2与SO不能大量共存;C中NO在强酸性环境中会表现为HNO3的强氧化性,Fe2会被其氧化而不能共存;D中c(H)1013 mol/L107 mol/L,故该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条件下,四种离子均可大量共存答案:D4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油脂制肥皂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D用氢气和

4、氮气合成氨解析:A项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答案:A5(2010张家界模拟)已知还原性:SOI,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I、NH、Cu2、SO、Na、Cl中的某些离子,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肯定不含I肯定不含Cu2肯定含有SO 可能含有IA BC D解析:Br2能够氧化SO和I,故原溶液中一定有SO,可能有I,一定没有Cu2(显蓝色)答案:D6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的颜色则由蓝色变为深黄色,经分析证明白色沉淀是碘化亚铜表示这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Cu23I=CuII2BCu22I=CuI2C2Cu2

5、2I=2CuI2D2Cu24I=2CuII2解析:根据现象生成CuI沉淀和I2,再由化合价升降守恒判断D项正确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72008年9月份,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结果显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是被三聚氰胺所污染,它可由三聚氰酸C3N3(OH)3制备三聚氰酸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已知三聚氰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有关反应原理为:C3N3(OH)33HCNO;8HCNO6NO27N28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反应中HCNO是氧化剂C反应中NO2是氧化剂D反应中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解析:中

6、两种物质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不能互称同素异形体;反应中NO2为氧化剂,HCNO为还原剂,N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答案:CD8(2010合肥市测试)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此反应中,O2是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PtF6)则转移1 mol电子D在O2(PtF6)中存在共价键解析:由题知O2(PtF6)中Pt为5价,F只有1价,所以O为价,O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PtF6是氧化剂,电子转移

7、数目为1个e;O离子中存在着共价键,D正确答案:CD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4分)9(15分)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1)现有下列6种物质:SO2、SiO2、CaO、MgO、Fe2O3、Na2O2.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它们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5种有明显的不同,请找出这种物质,并写出依据(写出两种分类方法):_. _.(2)从上述物质中分别找出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各写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3)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请用简单的图示方法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8、_.(4)生活中的食醋和淀粉溶液分别属于分散系中的_和_,用_可以鉴别(填化学专用名词)答案:(1)SO2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余是固体Na2O2是过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2)CaOSiO2CaSiO3(或MgOSO2MgSO3等其他合理答案)Na2O2SO2=Na2SO4(3) (意思正确、能表示二者的交叉关系即可)(4)溶液胶体丁达尔效应10(15分)(2009全国卷)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K、Ag、Ca2、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CH3COO、NO、SO、CO,现将它们分别配成0.1 molL1的

9、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EC;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E溶液是_,判断依据是_;(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_、C_、D_、F_.解析:由中碱性强弱顺序可知A是碱,有OH,E是碳酸盐,C是醋酸盐;而所给六种阳离子可以与CO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K,所以E是K2CO3.由中现象可知B中有Ag,则应是AgNO3.由中现象知D中无CO和SO.

10、由中现象可知F中有Fe2.由题意知六种化合物均是可溶性的,则A是碱,则应是Ba(OH)2.C是强碱弱酸盐,则为Ca(CH3COO)2.D中无CO和SO,则F中有SO,F为FeSO4,D是AlCl3.答案:(1)AgNO3NH3H2O=AgOHNH4NO3AgOH2NH3H2O=Ag(NH3)2OH2H2O(2)碳酸钾由中碱性强弱的顺序可知,E是碳酸盐六种阳离子中可以与碳酸根形成可溶性盐的只有钾离子,所以E是碳酸钾(3)Ba(OH)2Ca(CH3COO)2AlCl3FeSO411(15分)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O、HCO、SO中的一种或两种离子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取出两份相同的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向一份

11、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泡;向另一份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分类的思想,请做出合理假设,并基于假设设计简单合理的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可不填满)仪器任选,试剂限选:1 mol/L H2SO4、2 mol/L 盐酸、2 mol/L 硝酸、1 mol/L BaCl2、澄清石灰水,蒸馏水分类假设存在离子情况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只有一种离子只有两种离子解析:根据小明的第一次实验,溶液中可能存在CO和HCO,或二者之中的一种,根据第二次实验,溶液中可能存在CO和SO,或者二者之中的一种答案:分类假设存在离子情况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只有一种离子CO向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再加入过量HCl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只有CO只有两种离子CO、HCO向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盐酸;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全部溶解,含有CO,无SO;产生气泡,含有HCOCO、SO向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盐酸;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含有CO和SO;无气泡产生,无HCOHCO、SO向溶液中滴加过量BaCl2;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盐酸;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含有SO;产生气泡,含有HCO12(19分)(2008全国卷)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