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调研5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10247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鸡泽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调研5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鸡泽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调研5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鸡泽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调研5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鸡泽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调研5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鸡泽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调研5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调研5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鸡泽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调研5月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皇帝制 分封制 宗法制 郡县制A B C D 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约束兄弟子女,迫求政治平等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3右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A君主专制 B郡县制 C

2、宗法制 D分封制4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A以氏族为姓 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5.西周实行宗法制度。后来,血缘纽带逐渐松弛。由此产生的政治影响主要是( )A世卿世禄的特权自行消亡B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废止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 D贵族阶层逐渐转化为庶民6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夏禹 B商汤 C周武 D秦皇7.孔子曰:“殷因于夏礼,

3、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8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图6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9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10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两张与秦朝历史相关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

4、,他们纷纷就邮票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评论,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政治具有强大的威力 B秦王朝统治下的人民负担沉重C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卓越的智慧 D秦代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局面11“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 )A分封制 B皇帝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12下列史料记载的历史现象中,南北朝时期尚未出现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C“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 D“时有七部尉,南尉在草市北”13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

5、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A审议决策之权 B监察百官之职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14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15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

6、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16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C“立嫡以长不以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7.“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

7、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18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A B C D19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8、 )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20宋代规定,御史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元世祖明确规定“凡有官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明太祖甚至亲创了“剥皮实草”的酷刑惩治犯脏满六十两以上的官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惩治贪污腐败,调和社会矛盾 B树立君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C加强政府监督,维护统治秩序 D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21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22监察体制是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重要一环。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的

9、监察体制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有过御史台、都察院等不同名称的机构设置 B元朝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完善地方监察体制C提点刑狱司是唐朝的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D大体有“世官制”、“察举制”等几个阶段23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24右图是歙县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许国八角牌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牌坊雕刻精美,气势雄伟,可谓古牌坊中的瑰宝B该牌坊的建立,有光宗耀

10、祖之意C许国以大学士兼任丞相,故有能力建此牌坊D牌坊上“先学后臣”,用意在于鼓励家乡人读书25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26“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废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7“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随者,天子无

11、日不与(军机)大臣机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表明( )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中央集权加强 C中央机构的完善 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28“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29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

12、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30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利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权利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西周分封制西汉“中朝”的建立 明朝的内阁制 清乾隆

13、帝建立军机处A B C D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材料二: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兰克(1795-1886)认为中国人是永远静止的人民,因而他对英国以强权打开中国抱着一种欣赏与喝彩的态度。其他德国文化人也几乎都小觑中国,蔑视儒学,“孔夫子”在德文中竟然常被人们有意与“糊涂虫”谐音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