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509253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训练a人民版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A卷 基础训练1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上海又一次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引起外界重大关注。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就曾产生巨大的影响。浦东的开发和开放A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全形成 B直接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继海南之后成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 D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增加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等内容:1993年八届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基本经济体制。两次修改( )A反映了深化改革的现实状况 B总结了中国特色社

2、会主义建设新经验C巩固了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果 D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3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的比重上升的过程,以下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50-1957年城市 率低是为抗美援朝战争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B1958-1960年城市化提高是因为大跃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的推动C1978-1984年城市化率降低是因为农村经济改革吸引了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D1985-2006年城市化率的大幅度提高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

3、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6有人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

4、反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下面对“租界”和“特区”的理解,正确的是A租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在外国干涉下的主动开放B特区是中国政府为了加入世贸组织而被迫开放的C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D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又推出取消出口补贴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A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体制 B促进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C推动了我国外贸体制与国际接轨 D减弱了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的束缚8天津经济技术开

5、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9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科技领先

6、,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10中国政府办国有企业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并在经济不景气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稳定社会。这表明( )A国有企业发挥了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 B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补充部分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激发生产活力 D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大部分11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沿海港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12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7、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3近代以来的中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在一篇名为整顿丝茶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成书于1894年的盛世危言5卷本包括57篇文章,部分篇目分别如下:税则国债商战商务铁路电报邮政上邮政下银行上银行下铸银开矿纺织技艺农功垦荒治河。材料三 (

8、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充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

9、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3.2A1D 2B 3B 4D 5D 6D 7D 8C 9A 10A 11D 12C13(1)变化:逐渐融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中国经济逐渐半殖民地化);引入西方工业文明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自然经济逐渐解体。(6分)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6分)(2)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1985年以后,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以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以来,经济转型初步完成,并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8分)特点:从目标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过程看,具有渐进性与阶段性;从手段看,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并行。(4分,任意两要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