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十九 小说阅读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6044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十九 小说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十九 小说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十九 小说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十九 小说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十九 小说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十九 小说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选考部分 专题十九 小说阅读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九 小说阅读,一、(2010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文段见课本。,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C 级。解 答此题,首先要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 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弄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明确写了哪些人、哪些事,然后再加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 人物是一对夫妻,情节是围绕着半夜厨房里传出来的声音展开 的。,答案: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丈夫撒谎掩饰;妻 子替丈夫圆谎;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2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 级 D

2、 级。这三句话,有对丈夫的语言描写,有对丈夫的动作描 写。要分析其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需结合小说的情节、主 题以及故事发生的环境(小说所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 中的生活)。句写丈夫切完面包后,发现了妻子,说“我还以 为这里出什么事了”,这明显是出于本能的找理由掩饰,他又 环视四周,这一动作表现了他慌张的心理。句是描写妻子说,了一句“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 的”后丈夫的语言和动作,丈夫心想自己没穿鞋妻子都发现了, 自己偷拿面包的行为妻子肯定发现了,于是“又说了一遍”, “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这表现了他的心虚和慌 乱不安。句写丈夫体会到妻子对他的宽容、关怀,

3、“把头深 深埋在盘子上”,表现了他的愧疚。,答案:撒谎想掩饰自己偷拿面包的行为;感觉妻子可 能发现,继续撒谎时慌乱不安;面对妻子的宽容,感到愧疚。,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作品主题和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发 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能力层级 F 级。分析小说的主题,方法有: 第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第二,联系小说描 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第三,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 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第四,根据作者对人物的 褒贬分析主题。这篇小说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饥饿从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人性,让老实可靠、三十九年没有撒谎 的丈

4、夫半夜偷切面包吃,并撒谎。但妻子的宽容、关爱让丈夫认 识到自己的错误,深感愧疚。根据情节和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就可以理解小说的主题了。题目要求结合全 文分析,也就是结合情节或细节进行分析。,答案:主题:在物资极度贫乏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应该 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才能度过困境。 分析:在深夜的厨房,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都发现 对方“老了”,表现出相互之间的爱怜之情;丈夫偷吃面包 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 包,本可当场“揭露”,但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而替丈夫圆谎; 第二天晚餐,妻子善意撒谎,多分给丈夫一片面包,进一步 传达了对丈夫的

5、爱。丈夫深感愧疚。,二、(2008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文段见课本。,1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学作品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能力层级 D 级。“父亲需要我”的表层含意比较容易把握,通过 文中“我”偷食物给他,考生不难得出答案:“父亲”需要“我” 每天给他送食物。但是,“父亲”对“我”的需要绝不仅仅是物 质层面的。“父亲需要我”的深层含意可以联系下文来思考:“我 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 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父亲”从未告诉“我们

6、”,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不会责怪他,在“父亲”看来这是对 他的理解。在“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的情况下,“父亲”最 需要的就是理解!再联系全文思考:最初“我”送“父亲”离家 上船,此后“我”长年为“父亲”提供食物,后来家人全部离开, “我”独自留下,虽然“我”并不理解他,但这一切都在无形中 使“父亲”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最后,“我”发誓“我会踏上 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父亲”才终于出现,这么多年来“第 一次”“举起手臂向我挥舞”。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父 亲”需要“我”继承他的追求。,答案:“父亲”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父亲”,渴望“我”能够理解并继承他的追求。,2结合作品,

7、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D 级。 首先,筛选小说中描写“母亲”的信息:第一段通过“我”的叙 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第三 段写出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第九段“母亲觉得羞辱, 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第十一段当“母亲” 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 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第十四段“母亲最 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然后,概括“母亲”的形象 特征,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能概括出人物形象特征即可。,答案:“母亲”是一个辛勤善良、情感真挚、忍辱

8、负重的 普通女性形象。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 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 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至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 候。,3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 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 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 能力,能力层级 F 级。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题干主动告诉考 生“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提示语“请联系全文” 是告诉考生,探究不能凭空胡说,要从文中寻找答案。从全文 来看,“我”对“父亲”的态度

9、是变化的,从同情、支持到最 后的逃避。考生只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联系全文”,就能很容,易看出“我”对“父亲”态度的变化:对“父亲”的出走上船 感到兴奋、好奇,偷送食物,挂念“父亲”安危直到最后 逃离“父亲”。把握住“我”的态度的变化,从“我”的行为 中概括出“我”对“父亲”的态度。,答案:“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 亲”坚定执著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最初,“我” 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又 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 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考纲阐释 ,见 P221P222(学生用书 P13

10、1P132)文学类文本阅读“对,考试说明的具体阐释” 考情分析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 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出各种各样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反映社 会生活,在四大文学体裁中,备受读者青睐,因而毫无疑问会 成为高考命题专家关注的对象。2008 年高考和 2010 年高考广,东卷都考查了小说阅读,2008年考的是巴西作家罗萨的小说河 的第三条岸,2010年考的是西德作家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的小 说面包,都取材于外国名家精品,文学性强,篇幅短小,适 合命题。试题主要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分析作品情节、分析 小说的主题、鉴赏评价重要语句、鉴赏表现手法等阅读小说应 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

11、,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2010年广 东卷中取消了探究题,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新动向,也说 明以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难度会有所降低。,考向一 情 节, 基础知识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与人物密切相关,是人物性 格发展的历史。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 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 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发展的趋向。,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 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 件

12、,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 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 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2.情节结构安排,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 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 潮结局。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 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 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 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 人心魄的魅力。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

13、称为“欧亨利式 手法”。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 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节的生动 性。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 常见的结构模式。一是“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 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 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 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三是按照心理时序 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 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

14、任意往来。,3.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先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 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 考,吸引读者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引起读者的思考, 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 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 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4.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 情

15、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 埋下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珠宝店老板说他只卖过盒 子,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 的。,(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 审美的追求,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读者

16、的共鸣。,(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的结局。,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一、情节概括类 题型解说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 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对故事情节的概述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用一句 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 次加以概述;概述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 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方法指导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 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个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应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 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 “何人”“做何事”不能省)。,(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