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453980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0.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鲁教版必修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 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 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内涵。 4协调人地关系的 主要途径。,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3应用: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 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地理环境决定论 (1)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_ 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 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

2、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3)局限性: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改造,自然,依赖性,2人类中心论 (1)产生背景:随着 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2)人类中心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案: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评价: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 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 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科学技术,人地关系,社会经济,3人地伙伴论 (1)产生背景: 、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2)简述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 答案:人类具有认识自

3、然、 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具有 ,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 的伙伴关系。 (3)实践意义:谋求人地关系的 ,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 的发展。,人口,改造自然,反作用力,和谐互进,和谐统一,可持续,温馨提示 由“地理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论”再到“人地伙伴论”,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理解可持续发展,当代人,社会,经济,生态,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

4、原则。 3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可持续发展历程: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第一次提出“ ”概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_ ,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概念推向 。,可持续发展,21世纪,议程,行动,(2)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 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球第一个 的21世纪议程。,国家级,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

5、获取 物质和能量。 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 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 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分析方法 (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地

6、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 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

7、平衡调节功能。 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例1 (2012安徽高考节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获取和解读信息,解析 解决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结合图例,明确图示地区存在哪些相关事物;二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人文环境两部分。大规模建设住宅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以上几个方面结合图示信息进行

8、分析。 答案 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1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略),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酸雨,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中氟氯烃增多,自然:地形、大气运动。人为: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NO等,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上空,西欧、北美、日本和我国南方,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酸雨

9、,危害,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损害人的免疫力、危及海洋生物,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酸雨腐蚀建筑物,对策,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国际合作,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加强国际合作,2.全球性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人为原因: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不合理灌溉,自然原因:暴雨、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滥垦、滥牧、植被破坏,分布,中亚、西亚、北美和我国西北等,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山地、丘陵地区,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使山区成为

10、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水库、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对策,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林体系,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水库和防护林体系,3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原因,对策,水资源 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开源”“节流”相结合,土地资 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2 (2011浙江高考)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

11、些环境问题。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土壤盐碱化 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 B C D,解析 因该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因大量引用河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盆地因引水漫灌,极易造成盆地土壤盐碱化。 答案 A,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内容,要求,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

12、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可

13、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不同,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同,阶段性原则,要求,内容,原则,例3 2011 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闭幕,会议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绿色气候基金等方面达成多项协议。下图为“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回答(1)(2)题。,(1)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及其原因是 ( ) A中国 经济水平高 B印度 居民环护意识弱 C美国 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D俄罗斯 经济总量大 (2)若图中某国家退出京都议定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其违背了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

14、段性原则,获取和解读信息,由图可知人均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是 ,其次是日本、俄罗斯等。中国、印度排放总量 ,但人均排放量 。,美国,大,小,解析 第(1)题,人均碳排放量的大小与能源消耗有直接关系。第(2)题,退出京都议定书意味着放弃参加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违背了共同性原则。 答案 (1)C (2)C,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系列之(十二) 地理漫画图的判读,图表特征概览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寓抽象于形象之中,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警示的效果。地理漫画的表现主题多集中在资源、人口、环境

15、、粮食等重点问题上,用以反映人口问题以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展示人地关系及其协调途径。如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空洞、森林资源的破坏等。近年来“地理漫画”类题目在各种地理考题中频频出现,既考查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又考查学生对漫画作为一类特殊图表的判读技巧。,应用“五步法”读图,典例 (2013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为“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下列关于粤赣运河叙述正确的是 ( ),A连接长江流域的赣江和珠江流域的北江 B可发展航运、养殖等,有百利而无一害 C穿越武夷山脉,有利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 D占用沿线大量的土地,延缓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漫画的特点和类型是一眼洞穿的,但是漫画揭示的图示主题或主要内容是隐含较深的。题目中的“我国规划中的粤赣运河漫画”,其关键词是“粤赣运河”。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作为漫画类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